常青:再保险的商业模式在从风险分散向风险咨
新浪保险讯 “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出席并发表题目为《再保险市场的中国逻辑》主题演讲。
常青表示,对于再保险市场的中国逻辑有三个点想做分享:
首先,中国的再保险业相对于中国其他的金融服务业来讲,我们的开放程度已经在最前列,这是不容易的,希望我们整个的行业能够珍惜这一点。当然我依然相信我们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再依然是再保险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希望这样的开放程度能够继续保持。
然后,再保险业和直保行业一起,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觉得再保险业我们是甘心当隐形英雄的,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媒体曝光,也不希望有太多的仪式,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一分钱、每一分资本都是在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做努力。
最后,再保险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是在从一个风险分散向风险咨询的转型,这个过程中对保险业怎么样能够做更好的支持,对我的客户怎么样能够有更好的支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努力的一个方向。
以下为演讲原文: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看起来是个很大的题目:中国逻辑。15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把这些都讲清楚,我只准备了很少的6张,前2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整个再保险在目前中国的定位问题,中间2张跟大家分享一下国际上可能两个最重要的有关再保险业的话题。最后2张有关再保险在中国的商业模式问题,跟大家一起做个探讨。
如果大家现在看整个金融保险业的开放程度,如果以再保险公司的角度,再保险业的开放,目前在中国应该说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拿2018年作为例子来讲,如果看总分出的话,差不多外资的再保公司已经能够占到50%。如果看非寿险业的分出,外资已经超过了50%。毫无疑问再保险业在中国整个金融保险业里面,开放程度最高的。
如果我用四个纬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再保险市场,这四个纬度就是技术、服务、创新、人才。个人意见是我们的中资和外资,在这四个纬度上面应该是有一个相对有序而且是相对平衡的竞争局面。大家说相对平衡或者有序你怎么认为的?当然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再保险业显然不是很赚钱的行业。如果我们的再保险业现在这样的状况,像直保一样过度竞争的话,显然对于整个中国的保险业都不是好事情。当然在中资我的客户之间也有很多分保的安排,我个人表示理解,当然我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在两个不同的方式之间,在监管的区隔上面能够有一些不同的考虑。
实际上很有意思的是刚才有详主任做演讲的时候,也把我这里的两个例子提了。第一个就是海力士的案子,第二个是天津。如果大家看这两个案子,这是我们最近几年里最重要的两个保险业和再保险业的赔付案例。
第一个海力士(音)的案子里面,再保渠道的整个赔付在97%左右,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的赔付差不多达到了84%,我们的数字是7.3亿美元,但是这个不一定完全准确。
第二个是天津,整个再保赔付至少要到70%。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们今天大家坐的这个酒店的位置,实际上离想当年上海地铁4号线损失的位置只有几百米。我现在看周主席我想到当时是周局长,我们曾经一起开再保有关4号线的协调会,这也是另外一个例子,说明再保险业为中国的直保所做的这些努力,应该说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整体保险业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再保险从来不要求大家给锦旗,我们也从来不在台上发支票,但是再保险业一直做这样的默默支持。
我刚才从国际上再保险业怎么样支持实体经济,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话题,大家看这个左边,这是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里面最重要的三个话题,第一个就是先台议定书(音)、第二个是整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个是巴黎林书(音)。在所有的这些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实现过程当中,都需要保险业特别是国际再保险业能够做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因为再保险业的全球化的运营特征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成熟解决方案,可以支持无论是公营机构或者政府部门,还是私人企业甚至个人,能够应对这样的一些风险。如果想让我们的经济真正做到可持续化,首先就要能够应对这些风险。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再保险业能够做很多事情的。如果我们把国际的话题引申到中国,整个中国的再保险业在这方面和政府部门、和我们的保险公司客户应该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我们也需要整个保险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