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点:我国宏观经济管
一、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二)我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我国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经济体制
△1949-1978,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国民经济失去活力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分三步走。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历程和内容
□改革历程及内容
△第一阶段(1978~1984 年):改革的起步阶段
○改革重心在农村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促进农业的发展
□改革历程及内容
△第二阶段(1984~1992 年):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
○重点在城市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
○改革价格形成机制
○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
□改革历程及内容
△第三阶段(1992~1997 年):改革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阶段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财税、金融、外汇外贸、计划投资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历程及内容
△第四阶段(1997~2003 年):改革进入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决胜阶段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改革历程及内容
△第五阶段(2003 迄今):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主要标志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调控手段
(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政府的经济职能:提高效率、维护公平和保持稳定经济目标:
△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调控手段
□经济手段
△财政 △金融
□法律手段
□计划手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四、我国“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第三步发展的新部署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五、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体系
(一)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分类
△“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
□分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三)投资政策
□目标:调控投资总量,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控投资结构,促进产业机构升级和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调控投资地区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调控重大项目的安排,
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四)产业政策
□政府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的干预,鼓励产业升级
(五)价格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