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政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 39号),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和要求,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基本原则是:
①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②通道支撑、融合发展;
③海陆统筹、双向开放;
④江湖和谐、生态文明。
(二)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四大任务)
(一)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1)增强干线航运能力。
(2)改善支流通航条件。
(3)优化港口功能布局。
(4)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
(5)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
(6)健全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
(7)合理布局过江通道。
(1)增强干线航运能力。
加快实施重大航道整治工程,
下游重点实施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
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强航道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上游重点研究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
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2)改善支流通航条件。
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
加快信江、赣江、江汉运河、汉江、沅水、湘江、乌江、岷江等高等级航道建设,研究论证合裕线、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和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
抓紧实施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和船闸扩能工程,系统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络,统筹推进其他支流航道建设。
(3)优化港口功能布局。
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
提升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江苏沿江港口功能,加快芜湖、马鞍山、安庆、九江、黄石、荆州、宜昌、岳阳、泸州、宜宾等港口建设,完善集装箱、大宗散货、汽车滚装及江海中转运输系统。
(4)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