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10-14 02:59 的文章

企业寄望政策更精准匹配 养老攻坚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4,2050年前后将超过1/3。

  人口结构的改变从供需两侧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养老产业正在向老龄产业扩大和升级,不少企业纷纷试水养老服务,在观念和模式上不断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养老服务供给

  但同时,在国家提出普惠养老概念之际,养老服务仍面临着供需失衡之困,如何精准匹配供需两端,成为政府和企业,乃至社会各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人口结构转变推动养老需求增长

  早在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岁人口比重为22.9%, 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中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两次转变。随着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近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超大规模的老龄人口、超快速度的老龄化进程、超早进入老龄化阶段、超稳定的老龄化结构是我国老龄化的四大特点。实际上,老龄化不仅涉及养老这样的民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转型的问题,它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整个社会的形态、供需两侧都在变,竞争机制也在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佳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针对中高人群的养老服务已经做得相当完善,而针对普通大众的养老服务却相当欠缺。“一些养老机构人满为患,而一些则无人问津。”至于怎样优化养老服务格局,李佳认为,应该从“一体两翼”入手,“一体”就是要创新,“两翼”即是在政策制度、产业发展方面努力,“在发展老龄产业方面,政府应该当裁判员,让企业去当运动员,政府要创造条件扩大企业进入这个产业的可能性。鼓励平台型企业介入这个行业,让他们看到其中的广阔前景。”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2019年8月27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内容,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其中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一方面,通过提升老龄群体的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提供支持性的养老、预防、康复、照料环境,通过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可以极大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健康、活力老龄群体的增加,可以带来人力资本折旧率的降低,有利于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此外,处在健康老龄期的老龄群体需求更多样化,不仅促进养老产品保险产品、医养产业等繁荣发展,同时也将在更多行业增加就业岗位。

  房企相继布局养老产业

  目前,在产业层面,养老产业正在向老龄产业扩大和升级,除了传统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和养老床位快速增长外,老龄制造、老龄消费也衍生出了更多的行业。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产业迅速扩大,截至2018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6.8万个,比2014年增长7.4万个,4年时间规模扩大1倍以上。根据相关预测,仅养老产业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7.7万亿元,在2030年将超过20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