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山东自贸试验区有哪些政策创新点?
8月30日上午9时许,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标志着山东自贸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
山东自贸试验区在充分吸收借鉴其他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112项任务措施。既有制度创新层面的探索,也有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建立功能平台和允许在相关产业领域开展的探索。
主要包括营商环境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创新和中日韩区域合作模式创新等。
一、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2项)
1.实行“一次办好”服务模式。
条文解释:自贸实验区内企业实行“一次办好”服务模式。“一次办好”是指行政相对人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事项时,在申请资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最多跑一次即可办好,逐步推行网上受理,并联审批,实现“一网通办”。
创新点:推进容错受理机制,解决行政相对人因携带资料不全而“多次跑”影响“一次办好”质效的问题。
预期效果:让行政相对人更有便捷感和获得感,打造有温度的审批模式。
2.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条文解释: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由传统的“多个部门多头受理”模式改革为“统一规范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模式。将审批流程统一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制定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减少审批前置条件,简化申请材料,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及具体要求,开展告知承诺制。对于同一部门实施的管理内容相近或者属于同一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来统筹项目实施,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逐步推广“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平台,实行黑名单制度等。
创新点:分类制定审批流程、每个审批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统一数据信息平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综合受理材料、“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预期效果:社会投资类、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间分别控制在45个、70个工作日以内,主流程之外的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建设项目用地的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纳入主流程相关阶段办理或与相关阶段并行推进,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100个工作日以内,基本建成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管理体系。
二、在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方面(3项)
3.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氢能源汽车标准制定。
条文解释:自贸试验区内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标准化政策待遇,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给予标准化政策、技术支持。鼓励外商氢能源汽车企业在能源深度开发利用、能源基础材料研发推广利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依托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形成“1+N+N”的能源标准工作体系,制修订一批氢能源汽车地方系列标准,推动外商氢能源汽车企业参与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点:新型能源标准工作体系。
预期效果:优化申报环节,缩短标准制修订时间,提高制修订效率。
4.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允许区内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山东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产品。
条文解释:现行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实行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产品上市必须由自己注册自己生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是指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然后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生产,从而实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的“解绑”。
创新点:一是允许医疗器械注册人直接委托省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样品和产品。二是允许注册人多点委托生产。注册人在获批首家生产后,可以再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三是允许省内受托生产企业提交委托方持有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生产许可。四是允许医疗器械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申请医疗器械上市许可。
预期效果:一是有利于科研人才、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聚集,优化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二是有利于减轻企业初期的投入和成本,提高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推进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研制和新产品快速上市;三是有利于产业布局和社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提升产业能级,形成先进制造优势;四是有利于对接国际医疗器械制造通行规则,促进高端医疗器械本土生产。
5.符合条件的外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出境旅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