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8-26 13:25 的文章
头条 中哈边界上的“夫妻哨”
原题目:中哈边界上的“夫妻哨”
距新疆生制作建立兵团第十师186团团部——“吉木乃”小镇以北11公里,一栋身披迷彩的3层砖混建造,孤苦地耸立在沙漠中,那等于位于中哈鸿沟线上的北沙窝民兵哨所。
北沙窝哨所地处阿勒泰区域吉木乃县,曾是一个气节性民兵哨所,每逢夏秋两季,186团武装部就会派民兵巡逻小分队来此执勤。2012年,付永强、刘桂芝伉俪将家当从团部搬到这个偏远哨所,这里便成为了北疆一个常驻哨所。每天,夫妻二人要在沙漠腹地执勤巡逻10余公里,捍卫着中哈边陲63号界碑至66号界碑的边防地。
付永强与刘桂芝明了于河南故乡,为了支援边疆构建,2004年,他们从开封脱离186团,承包经营土地。在这里的8年,付永强缓缓明白了什么是“兵团”,什么是屯垦戍边。
2012年,186团武装部选拔北沙窝哨所哨长,付永强瞒着家人报了名,并顺利经由武装部考查,当上哨长。“守边防我没定见,并且鼎力支持,但我斗气的是他自作主张,家都要搬到哨所了才秘密我。”刘桂芝对记者说,第一次去哨所,看到热闹中孤零零的屋子,她和女儿都惊呆了。其后刘桂芝还是跟丈夫共同上了哨位,将女儿拜托给亲戚,为了方便看女儿,他们还拿出所有积贮买了一辆轻卡车。
北沙窝哨所刚建起时,附近是一座座沙丘。旷地时,夫妻俩时常趴在窗台上岑寂看着路的绝顶,偶有车影擦过,都感应很鲜嫩。
夏日风沙大,他们凌晨起来第一件事即是清理窗户和门外厚厚的沙子。寒冷的季节更是难过,风大雪大,巡逻回来,地利马都挂满了白霜。状况这么卑劣,不感触辛苦吗?“老一辈军垦人、边防官兵的保存条件比这里辛劳多了,我们没资历叫苦喊累的。”付永强说,团里率领尤其器重哨所的根蒂根基设施创设,不单打了两口机井,供浇地和人畜饮用,还布局大批劳力移植多年生的大杨树,哨所还设施了电视和小阅览室。
在付永强的影响下,儿子付万里中专毕业后主动要求问鼎兵团民兵队伍,当今在间隔哨所220千米的北屯市执勤。
来到186团的15年,老一辈军垦人不畏艰险守边疆的孝顺物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付永强和刘桂芝。“巡逻时雪钻鞋袜、跌倒摔交是常事。咱们相互扑打安慰,把边守好,也要把北沙窝这个小家的日子过好。”刘桂芝笑着说。
哨所上面有座遥望塔,夫妻俩每周一都可能在塔回升起娇艳的五星红旗。付永强说:“有人以为戍边便是苦与累,但我却恋爱这个任务带来的光采感、恶运感。只有故国需要,我们会继续在这里站岗放哨。”
(:陈羽、黄子娟)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