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8-25 22:18 的文章

七問業委會:健康發展,路在何方?

20世紀90年代,商品房改革浪潮涌動,“業主”成為新生的社會群體,業主委員會(下稱業委會)順時而生。然而,自1991年內地首家業委會成立以來的20多年間,各地有關業委會成立難、履職難的報道頻頻見諸媒體。盡管《物權法》以人大立法的高度明確了業委會的法律地位,各地業委會發展仍未走出困境。近期,人民網派出多路記者採訪求証、請教專家學者,回顧業委會發展歷程,聚焦業委會發展困境,剖析個中深層次原因,推出“七問業委會”系列報道,對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建設性的探討。同時,記者也深入調研各地支持業委會發展的新舉措及部分小區業委會履職的新做法,探討哪些成功經驗更有利於推進業委會工作向好發展。

 



新聞回顧:

近期,人民網記者分赴各地實地走訪,充分咨詢業內專家學者觀點意見,推出了系列報道。前6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業委會所面臨的尷尬、業委會成立難的原因、業委會該如何履職以及海外國家業委會的運行等,讓讀者對業委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知。

業委會在維護業主權益、維系社區穩定和諧方面的作用已無需贅言,但由於業委會發展問題具有復雜性,一些問題在短期內難以解決。住宅房產事務是涉及全社會層面的公共事務,相關領域專家認為,隻有不斷完善相關“頂層設計”,才能讓業委會發展有法可依、有本可循,如進一步明確《物權法》對業主財產關系及財產(物)權利歸屬的界定、鼓勵地方立法、積極推廣相關司法經驗等。

我們希望借助這組報道,讓更多的人了解業委會,提高自身借助業委會力量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的能力。在本組系列報道即將完結之際,我們梳理歸納了相關管理部門、業內專家學者的建言與智慧,看看還有哪些角度探討進一步推動業委會健康發展。

政府層面:多元考評、加大幫扶

促進業委會健康發展,除做好立法層面的“頂層設計”,離不開政府的積極作為、科學作為。有專家提出,各地可將業主組織的成立率納入基層政府及管理部門的考核指標,多元考評,鼓勵各級政府、各部門在職權范圍內積極作為,避免不作為或亂作為,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存在專業短板,是不能忽略的事實。對此可將多元主體納入考評,提高各方參與度。一方面,可以將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業主、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開發商等主體都納入基層管理的評價體系中,建立自評、他評、互評相結合的多種評價體系,增強各主體的參與性﹔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不同主體的特點,設定不同的考評角色與考評內容,提高評價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在調查走訪過程中,許多業主都對“公維基金”的使用和監管提出了質疑。對此,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回應稱,可從創新業主表決方式、簡化維修資金使用程序、暢通應急使用渠道等方面探索解決之道。

還有的專家呼吁政府層面可以給予更多政策支持。近年來,政府對正式的社會組織都有不少扶持幫助政策,如能給予業委會等業主組織以明確的定性與定位,讓其充分享受政府的扶持政策,也不失為一種幫助業委會走上正軌的好辦法。

黨組織層面:有效嵌入,強化引領作用

“單純依靠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的力量,難以解決當前推行業主大會制度面臨的問題,而通過社區治理體系,加強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對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指導和協助,則可以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在地緣、設施、經驗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此前的系列稿件中提到,由於多方原因,業委會和物業之間一直糾紛不斷。對此,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應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把黨的組織有效嵌入業委會和物業企業中。建立健全以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建立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聯動服務機制,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有序的小區治理促進社區治理,不斷強化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

此外,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相關負責人還提到,可推進建立街道、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可以借鑒杭州的經驗,通過法定程序推動‘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提升組織合力。比如,可推薦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進業委會,推薦黨小組長和樓道長擔任業主代表,推薦業委會主任、物業企業負責人擔任社區黨委或居委會兼職委員。”該負責人說,這樣能更好地明確職責分工,使各方“合成一股力、擰成一股繩”,形成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的組織體系。

業主層面:積極參與,提升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