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8-12 12:35 的文章

武汉工业智能化升级:联想缘何成咨询服务“一哥”?

武汉工业智能化升级:联想缘何成咨询服务“一哥”?

几天前,联想集团MBG中国区制造高级总监、武汉生产基地负责人齐岳对夸克点评等透露,武汉正加速推进域内工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从2386家大型企业中甄选出150家代表性、有意愿的单位,作为智能转型首批样本。而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经筛选,5家出线,联想集团旗下DIBG(数据智能事业群)排名第一,基本获得了首批3亿以上产值的客户群。

目前,DIBG签约客户有长飞光纤、武汉石化、东风汽车,都是重磅企业。而且不是简单做咨询,而是深度参与咨询改造,帮助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转型。

不过,你知道,DIBG是联想上半年新成立的事业群,由回炉的老联想人、前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董事蓝烨统筹。之前这部门有大数据及相关业务基础,但就独立业务形态说,直接成为武汉重大规划落地的咨询服务商,且排名第一,这背后,不可能只是DIBG自身能量,必定有联想集团在武汉长期的参与感、存在度、认同度在,而其此刻的整体战略,也应该与武汉之间产生了高度协同。

这种存在、参与、认同、高度协同价值,来自哪里呢?

除了联想集团品牌影响力、DIBG们的综合口碑,夸克想说,它与齐岳负责的联想武汉生产基地的战略价值深有关联。

可能很多人无法一下Get到一座工厂背后的逻辑。这里,我们先直接给出一点结论:数字化、智能风潮之下,联想武汉厂不仅是一个兼具设计、生产、测试等服务的联想终端全球生产基地、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还是联想集团各种智能要素的集大成应用场景、DIBG数据智能方案持续沉淀、生成的关键舞台与输出跳板,更是联想集团3S战略落地的支撑体系之一。

让我们展开分析。

智能化浪潮中的联想武汉基地

一周前,夸克点评探访了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在联想制造“铁三角”(武汉+合肥+深圳)中,该基地主要生产智能手机、平板、智能音箱等品类。

它诞生于2012年。当年,联想集团投资50亿开始建立园区。2013年4月,大楼封顶;7月,首台设备进厂;10月,首部手机产出;12月正式量产。当年签约、封顶、投产、量产,武汉市领导称之为“光谷速度”。

目前,武汉基地约12000人,有三大业务单元,即工厂(1万人);客服备件中心;测试认证中心(TCC)。它拥有32条全自动SMT生产线(主要是富士和松下设备),45条测试线、55条组装线,45条包装线,每天生产12万到14万部手机,一年3000万到4000万台,产值400亿,出口40到50亿。在中国手机单体工厂中,已不是一个小体量。该基地的产品,直接、间接发往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发往全球的每10部手机,有6部出自武汉。剩余4部在海外工厂组装,但组件与半组件仍由武汉发售。

武汉工业智能化升级:联想缘何成咨询服务“一哥”?

一组数字能说明着基地在武汉乃至武汉的存在感:截至去年底,累计产值2035亿人民币,累计出口224亿美元。其中2018年产值396亿,出口53亿美元,占湖北省整体出口的15.5%,占武汉市出口的27.3%。2014年到2018年,连续4年,创下湖北出口额第一。整体产值也在湖北前10名。

若没有制造业硬指标,只靠联想品牌与产品在湖北辐射,将它只当成“市场”,联想不可能有多深的存在感。DIBG想直接落地获得今日服务机会,难以想象。

武汉基地价值远不止生产本身。它还意味着新的成长驱动力。那就是它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实践。

早在2015年,当“互联网+”确立为国家战略后,联想就在生产环节强化落地。2016年5月,联想与湖北设立规模50亿的联想长江科技产业基金,推动武汉乃至整个湖北“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武汉基地正是核心依托。

2017年11月,联想创新科技大会(武汉),杨元庆提出,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武汉基地将持续强化AI能力,成为联想AI战略在制造领域落地“典范”。而武汉,将成为联想集团AI战略落地的重要城市。

在他的描述中,武汉基地不是简单上马几个机器人,而是要用智能化要素升级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生命周期,建构一种C2M服务模式,实现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跨越。

此次探访,我们看到更多进展。比如,一台手机从物料进场,到贴片焊接、部件检测,再到组装与整机检测,最终包装与交付出厂,整个过程已实现物料可追溯、电路板焊接自动检测、生产线安全全自动监控、整机全自动出厂测试、AGV机器人全自动运输等。除消费电子生产中公认的难以自动化的人工组装环节,其他已基于数据与技术运营,降本增效非常显著。

武汉工业智能化升级:联想缘何成咨询服务“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