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7-26 20:33 的文章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市场与政策分析 (一)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2016年我国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该计划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由萌芽期到发展期的过渡,行业整体法规、政策、技术、监管逐步提升,行业结构不断进行着完善和调整,技术创新、引进与改良成为行业热点。在2019年6月18日举办的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会议上,李干杰部长主持并强调了全面实施“土十条”、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的重要性。在政策的引导和各地政府的积极推进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将迎来大规模的兴起,2019-2020两年的场地修复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亿元,而未来千亿规模的空间有望加速释放。

  1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及其危害

  从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来看,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超标率为16.1%,部分地区耕地土壤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场地土壤环境问题尤其突出。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有关研究发现,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加工、农药喷洒、固废处置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

  土壤和地下水是唇齿关系,当土壤受到污染,含有的有害物质会随着降雨、农田灌溉转移至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有害物质超标,污染水源。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能彻底消除污染源头,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恢复至原有水平。另外,如果地下水受到污染,随着地下水的流动也会造成其他地区土壤的污染,从而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影响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安全。受到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及工农业有着极大的危害,例如2004年的北京宋家庄地铁工人昏迷事件,2013年的镉大米事件,以及2016年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中毒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典型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案例。

  2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整体状况

  2.1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难点

  我国污染场地涉及面广,地质情况复杂、种类繁多、场地监管不足,整体修复进展相对缓慢。由于土壤和地下水并不像地表水或大气直接暴露于地表环境中,其污染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样就导致污染区域和范围难以界定,造成修复的难度加大,修复成本昂贵。同时,由于在2016年以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土地责任方难以明确,部分负有责任的污染产业的破产让“污染者付费”原则难以实施,导致场地修复时常受到资金来源的困扰,这也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难以得到及时治理的另一大原因。

  2.2逐步完善的行业产业链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链主要涉及三大核心环节,包括前期的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及评估,中期的修复设备生产和修复工程设计运营,以及后期的污染治理效果评估和维护。

  近几年来,随着土壤修复产业的兴起,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体系正在逐渐趋于完善。同时国外的一些土壤修复咨询机构携其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也带动了国内修复产业技术市场的发展。国内一些经济相对发达且污染场地较多的区域,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土壤修复工程技术企业,相关工程项目也逐年增多。核心技术的提升与企业工程经验的不断积累,使我国土壤修复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从土壤污染项目的场地调查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相应修复设备生产供应链的发展,我国土壤修复的产业链正在不断进行着自我细化及有序化。

  3土壤修复市场政策分析

  3.1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