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7-23 14:49 的文章

对话科创板咨询委张江:最关注企业哪些问题?

  作为全新的板块,科创板设置了上市委员会(简称“上市委”)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简称“咨询委”)。作为科创板的“智囊团”,科创板咨询委的委员来源广泛,除了高校、研究所和产业代表外,还有投资机构人士。科创板第一届咨询委共有6名委员来自投资机构,其中包括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总经理、管理合伙人张江。

  作为直接接触企业的一线投资人,更容易发现企业技术和产品含量背后的价值所在,也更能对企业科创含量作出评判。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是平安集团旗下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专注于新兴创新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投资项目包括滴滴、美团点评、药明康德等。

  围绕科创板企业估值、企业科创含量的判定标准等问题,新京报记者对张江进行了专访。

对话科创板咨询委张江:最关注企业哪些问题?

  科创板咨询委委员,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总经理、管理合伙人张江。

  科创板应该要做的是雪中送炭,不要苛求规模

  新京报:从科创板咨询委收到的问题来看,科创板对于企业的关注重点和主板及其他板块有哪些不同?

  张江:咨询委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科创属性,首先是行业属性,企业所属行业是否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第二是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技术含量、技术投入如何;第三是企业持续的科创能力。我们主要对这些方面提出建议。

  主板对于企业关注的点非常多,可能在财务、法务这些方面关注会更多一些,还有对于业务的发展、投资的价值,各方面都有一定标准。科创板实行的是注册制,投资价值是由投资者来考量,监管部门主要抓信息披露,所以这方面与主板有一定不同。从咨询委的关注点来看,主要就是看科技创新方面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

  咨询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要看企业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比如企业比较模糊地说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们就会让它说得更细一些,是原研的技术、还是生产工艺领先。再比如一些企业核心产品还没有产生收入,研发进展我们也会要求披露。我们会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让交易所进行追问,让企业披露得更细、更加到位。

  新京报:科创板首批上市的企业以及申报的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有市场声音提出目前科创板还没有出现独角兽企业,你认为应该如何去评价这一观点?

  张江:科创板是实行注册制,按道理来说符合上市标准、符合科创属性的企业,都可以来上市,没有必要做一个行政性的筛选,说让第一批一定要出现独角兽,我认为干预越少越好。

  科创板应该做的是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更有意义的事,应该是雪中送炭。如果想要独角兽企业,很简单,把上市标准提高就行了,要求申报企业必须估值在70亿元以上,但这样意义何在?科创板重点是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更多是支持成长性企业,如果企业到了科创板以后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逐渐壮大,这个可能意义更大,而不是企业在上市时就达到什么样的规模。

  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科创板的整体制度体系在3月份才出来,目前科创板申报的企业,大部分是其他板块转轨过来的。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业,原来的上市目标是主板,结构都是按照主板的要求搭建的,短期内很难改。所以我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优质的大型企业、科技创新含量更高的企业来科创板上市。

  新京报:科创板实行市场化定价的方式,与传统A股的定价方式不同,应该如何重构市场的估值体系?

  张江:简单来说,对企业的估值,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估值、风险和增长三者的匹配。

  风险和增长都涉及对未来的预判,而不是基于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这与目前的估值方式是不一样的,也比较专业,对市场各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也在提升,可能会出现一些优胜劣汰。比如券商,除了提供中介服务的能力之外,还要有研究的能力、定价的能力。以前定价很简单,有23倍市盈率限制,不需要券商去做研究,现在则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做研究,在这一基础上再去进行询价工作。这个转变对于企业、中介机构、投资机构者、个人投资者来说,都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过程中可能未必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合理均衡的状态,但是最终应该都会回归理性,回归专业。

  平安创投对于评判投资价值有一个“七步成诗”的方法,即考察项目七个方面:行业、增长、价格、团队、竞争、余地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