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猪佩奇”学救助政策
市民通过摊位咨询、阅读漫画等方式了解市、镇(区)的帮扶政策。
政策条文太枯燥,文件太长难理解?西区启创社工在日常家访慰问时却发现,一些因病致贫家庭因不太知晓我市的系列帮扶政策而没有拿到政策“红包”。针对此现象,6月29日上午,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在西区西苑瑞德书店举办了“救助政策零距离”系列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群通过摊位咨询、阅读漫画等方式了解市、镇(区)的帮扶政策。社工还策划了趣味游戏、政策小品和政策骑车游行,将在不同社区大舞台、人流密集地巡演。
●“小猪佩奇”登场解读帮扶政策
“燕姑娘,我家老头子突然得了重病,在医院花了好多钱,家里经济都负担不起了,我该怎么办?”“我老公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我在家带着两个小孩。几个月前他出了车祸,卧病在床,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了,我可以申请什么救助政策?”现场社工摊位吸引了不少趁着假期到书店充电的家庭前往咨询。对照政策文件,社工陈欣燕耐心地一条条解答并派发了主题漫画小册子。
此前,西区翠景文化广场上时不时传来小猪佩奇里的猪叫声,西区首创的政策小品《小猪佩奇家的飞来横祸》在此上演。虽然没有逼真戏服,但逗趣的表演依然吸引了上百名观众。小品中小猪佩奇一家是西区的一户外来务工人员。小猪佩奇的爸爸遭遇车祸后,一家的生活来源“断粮”了。正当小猪佩奇一筹莫展之际,启创社工为他们一家申请了西区临时救助以及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的临时救助金,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有意思的是,该小品是社工组织多名社区民政对象家庭孩子自编自导自演的。“编导政策小品我们有两个目的,一是宣传政策,二是希望给戏组里的几位低保家庭儿童一个舞台,帮组他们树立自信心。”社工陈欣燕说。
●帮社区居民知晓“大病可帮扶”
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社会救助项目负责人吴嘉明告诉记者,我市陆续出台各种救助政策,民政策灵活性也大大提高。“但对不少人来说,政策虽然灵活却难看懂。”吴嘉明举例说,去年10月我市修订了《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其中医疗支出费用单次或累计超过其家庭过去一年总收入的某百分比对象被定位“支出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
原办法比较严格,需同时满足“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单次或累计超过其家庭自申请救助当月起过去一年可支配总收入的60%”和“家庭成员名下人均存款及有价证券不超过12个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个标准。新办法糅合两个标准,分档次救助,更加灵活也更加人性化。“居民却一时看不懂。”吴嘉明回忆,上个月在西区彩虹社区开展个案帮扶时发现,一户户主患有肝癌的家庭在2017年-2018年产生自费医疗费用5-6万元。他们不知晓大病救助政策,发现后这批单据已经失效了。
据悉,目前我市的大病帮扶政策对“收入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支出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分别予以帮扶,其中“收入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因在社区都有建档,可通过我市的一站式医疗结算系统主动筛选并给予帮扶。而大部分支出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是患病前过得去,患病后因病致贫的,属于潜在的帮扶对象,需要自己对照条件主动申请。
吴嘉明说,部分家庭甚至连西区的临时救助政策、市慈善总会的临时救助政策都不知道。开展系列的政策巡回宣讲,以漫画、小品等有趣方式将这些政府政策解读好,送到居民手上很有必要。
延伸阅读
市民政局召开镇区民政工作会议要求
让更多“夹心层”家庭受惠
2019年上半年全市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暨镇区民政工作座谈会日前召开。会议要求各镇区结合市级政策及时修订完善本镇区临时救助政策,扩大救助范围,结合实际增加地贫等专项救助,加大资金支出力度,更好保障边缘困难群众基本权益,让更多“夹心层”家庭受惠。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下半年我市将陆续出台市“双低”家庭救助新政、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实施新办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补助新办法等。相关业务科室将做好双低家庭认定工作,业务科室将举办专题培训,做好新政策的解读说明。各镇区要做好政策调整准备,做到应保尽保的同时,防止违规骗保,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各镇区还将加强基层社会救助专职人员配备,做好政策宣传和社会救助,为有需要的家庭尽量多地送去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