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6-24 15:55 的文章

政策和技术双推动 垃圾处理回收市场前景广阔

  很难想象,北京每天都会产生近2.6万吨生活垃圾,全市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时刻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在上海,12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能堆满一座东方明珠,23天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而在西安,一个拥有近2000村民的何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竟然高达约2000公斤……目前,大量的生活垃圾已成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一大制约,实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污染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由点到面大规模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治理体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在政策鼓励和技术推动下,垃圾处理回收已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大市场,吸引了众多先进企业的进入。

  为此,《经济参考报·中国智造》在6月11日推出了《中国探索运用“互联网+”解决垃圾分类难题》的整版报道,对广州、长沙、银川的做法进行了实地采访,本期再次聚焦北京、上海、西安垃圾分类回收的典型经验,以期推动垃圾分类的进程。

  上海:“互联网+” 打造垃圾回收新时尚

  通过手机下单预约,一小时后就有社区回收人员上门。线上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不仅可以收废旧家电,报纸、塑料瓶等低价值的回收品还可兑换积分,累计可免费领取鸡蛋、大米等日用品。上海静安区彭浦镇与支付宝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两网融合”在线“垃圾分类回收平台”,让垃圾回收和寄快递一样方便。

  为进一步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为社会管理重点热点之一,互联网+垃圾(废品)回收,正逐步深入上海市民的生活生产之中。专家认为,“互联网+”垃圾回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投递习惯,助力打造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互联网回收助推垃圾分类管理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举标志着,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将正式进入强制时代。

  据统计,全上海2400多万人,每天会产生2万多吨生活垃圾,12天堆满一座东方明珠,23天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减少垃圾总量,从源头实施垃圾分类,加大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变得至关重要。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建立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绿化和市容部门负责推进可回收物“点、站、场”建设,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扶持政策,培育回收服务市场。

  此外,《条例》指出,商务、经济信息化等部门应当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预约回收服务,以及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鼓励采用“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方式,增强可回收物投放、交售的便捷性。

  近期,上海市黄浦区举行推进“互联网+垃圾分类”启动仪式,旨在推出全新的垃圾分类合作模式:线上使用“支付宝”平台进行预约/互动/宣传/支付,线下由服务商提供时尚的分类垃圾袋,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因地制宜打造流动服务点和上门回收方式。这一垃圾分类新模式目前覆盖了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豫园街道和小东门街道,7月1日前将覆盖整个黄浦区。

  上海市政协常委胡光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指出,通过互联网平台下单+社区人员上门回收的新模式,解决了回收人员难找、可回收品随意丢弃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有效促进垃圾减量,是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的典型代表,同时建立了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科技企业积极投身垃圾回收业务

  垃圾回收在上海正获得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响应。

  2018年3月上海市发布两网融合分类回收导则,通过融合,实现生活源再生资源与其他类别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

  随后不久,爱回收和五角场环保(五角场集团)联合投资并组建了两网融合服务团队,通过整合双方在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智能化交易体系、规范化垃圾清运及末端处理领域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可回收物分类、交投、积分兑换服务。

  记者从爱回收公司获悉,经过2018年近一年摸索和努力,爱回收在绿化市容局监管下完成超过121个两网融合服务网点的落地,全面覆盖了12个街道辖区,并创新性研发和投放了可实现24小时自助投递的智能回收设备,目前已投放超200台。预计2019年上半年完成500个各类网点建设,同时投放超1000台自助回收设备,从而为两网融合服务落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