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十条”扶持政策推出,中国科幻电影还要过几道关?
新京报讯(记者 倪伟)近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
《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该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由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十余个单位有关部门参加,并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为科幻电影当科学顾问。
2019年,改编自刘慈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大受欢迎,当年也被影迷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据统计,当年立项的科幻题材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就有280部之多,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成为电影投资人和电影创作者追逐的目标。
不过,中国科幻电影仍面临着工业体系、制作技术、行业支持等方面的欠缺。此次“科幻十条”的提出,对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几道难关,提出了破解之道。
《2001太空漫游》剧照
内容关:丰富内容创新源头,建立多层次剧本供给体系
在创作层面,《若干意见》要求,要加大对科幻电影剧本的培育力度,鼓励扶持原创,促进科幻文学、动漫、游戏等资源转化,丰富科幻电影内容创新源头,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可持续的科幻电影剧本供给体系。支持在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等工作中设立科幻类别,鼓励有关电影节设立科幻电影单元等。
在放映层面,《若干意见》提出,鼓励组建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支持各级科技馆、科学馆、工业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主题公园等加盟,推进资源共享,丰富片源供给,支持加入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科幻电影往往投资规模较大,《若干意见》强调,要落实财税支持政策,鼓励科幻电影相关企业入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享受场租等优惠政策。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适合科幻电影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开展供应链融资、银团贷款等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展科幻电影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特定演职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科幻电影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流浪地球》剧照
技术关:国防科工科技委拟设专门机构提供技术支撑
全球热门的科幻电影中,太空探索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热门领域。国外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月球》《火星救援》《星际穿越》等都将目光聚焦与太空。
而此类科幻片一般都投资较大,需要大量模拟太空设施的建设和视觉效果制作投入,同时也要对当下航天科技工业基本进展和项目的了解。这需要国家航天主管部门的支持。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与科幻电影的合作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在很多热门科幻电影的背后,都有NASA的大力支持,包括硬件方面的场地、设施等帮助,以及专家、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智力支持。
例如2015年上映的《火星救援》,很多环节都有NASA的帮助。70天的拍摄中,在NASA的拍摄就花了21天,调用了很多科技设施,力求电影中的航天员形象和行动符合现实。
《流浪地球》电影上映后的一次座谈会上,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新闻办副主任孟华曾对科幻电影创作抛出过橄榄枝,她说,在好莱坞的科幻影片中,NASA出镜率很高,并不断被塑造为一个引领人类探索未知的标志而存在。中国国家航天局对此刚刚有所涉猎,2018年,国家航天局与澳门中联办向国家电影局申请,共同推进了内地与澳门合拍影片《太空行动》的立项。
孟华当时透露,国防科技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在筹备增设一个科普专业组,加强选题策划与技术支撑,未来的科幻电影可以拓展到核、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六大国防军工领域。
她建议,在国家电影局的领导下,国防科工局积极配合支持,建立一个长效的航天题材电影的规划和工作机制,统筹谋划、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鼓励电影界、航天界、科普界、科幻界共同努力,拍摄更多科幻大片。
此次《若干意见》便提出,要建立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由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文联等单位有关部门参加,联系机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
这些机构中,既有电影主管部门,也有科技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尤其是科技部、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局及两院,涵盖了科幻电影涉及的科学领域,有望提供大量的智力、技术和硬件支持。
《火星救援》剧照
科学关: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专业咨询
此次《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为科幻电影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等科学顾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