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遴选政策理论】用“拉钩”应对“脱钩”,强化对外开放
【2020遴选政策理论】用“拉钩”应对“脱钩”,强化对外开放由北京公遴选考试网提供:更多关于中央遴选,北京遴选,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北京公遴选考试网/中央公遴选考试网!或关注北京华图微信公众号(bjhuatu),公遴选培训咨询电话:400-010-1568。
尽管外贸外资复苏持续回暖,二季度出口也连续恢复正增长,但对于外贸依存度超过32%的中国,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叠加疫情,下半年外贸外资形势依然严峻。7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出四大招,通过四大力量来稳外贸稳外资——支持外贸企业抗风险、推动中西部和东北承接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完善政策环境、扩大服务贸易。
针对严峻国际挑战,从四轮驱动力量来稳外贸稳外资,我国不仅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来增加稳外贸稳外资的拉动力,而且要增强政策环境的推动力,不仅要扩大金融保险的服务贸易、加大信保+担保等对稳外贸稳外资的支持力,而且更要发挥外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本身的内在驱动力。全力稳外贸稳外资,稳定供应链产业链,实现内外双循环,营造良好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稳健增长。
由于外需或交通受阻等冲击供应链,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等突出问题,多元化开拓市场,特别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根据疫情适度调整、缩短和稳固供应链、产业链,发挥更紧凑的东盟等RCEP市场,开拓欧亚大市场,通过多项有效措施支持拓市场增订单。
外贸企业要发挥内在驱动力。既要充分利用已发布的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举措,又要充分利用国内自贸区和我国已经签署的17个自贸协定(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来拓展国际市场。外贸企业需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外贸企业要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以消解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等各种风险,需要实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还要防控信用风险、供应链风险、流动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
外贸企业要确保资金链稳定,保持流动性。要充分利用“信保+担保”,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和安排,充分利用出口信贷、出口保险、出口退税举措,增强企业的内在驱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疫情冲击,更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不仅包括创新数字贸易等贸易方式,而且包括扩大开放的区域(“一带一路”)、领域(服务贸易)乃至地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包括扩大开放的层次。扩大开放不仅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商品贸易和服务业对外开放,而且要对内对外开放齐飞,稳外贸稳外资需要多域并举。中西部和东北部尤其需要全力提升营商环境,把握好机遇。
为应对疫情冲击,要特别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广义乌市场采购模式,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范围。从2019年数据看,武汉等地跨境电商大幅增长了十倍,今年受到疫情冲击和外需挑战,更需要加大力度支持相关新业态的发展。
稳外贸稳外资,还要帮助外贸企业解决供应链断裂等问题。航班减少及其熔断机制等,严重影响到外贸企业供应链稳定,为此需要安排增加安全航班、发挥中欧班列等重要作用,增强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促进出口。
但也不能为了促进出口而下硬指标、拔苗助长,还需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稳定。要加强联防联控,特别是控制好进口冷链安全,加强标准制定,加强检验检疫,确保供应链安全、卫生、稳定和高效。
在疫情冲击下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们需要用“拉钩”来应对“脱钩”,用高水平对外开放,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用完善的政策环境,提高营商环境的软硬件来吸引和留住外资企业。
危机中育新机。在险些失控的疫情下,不少跨国企业濒临破产倒闭的困境。在我国各项优惠的支持研发的税收政策支持下,各地如何能够发挥所长,有效、有力、有为地落实政策,吸引到这些大型外资企业,吸引到高科技外企进入中国,需要各展所长。
既要让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细化和落地,又要不断地根据情况发展来完善这些外资政策,要勇于吸引和拥抱海外大公司,用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用优惠政策、人力资源吸引留住,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对重点外资项目要一视同仁加大用地等保障力度,提高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便利度,提高贸易投资的自由度和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