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20-07-21 19:35 的文章

13部门联合发文支持 电子签名应用迎政策机遇

  7月14日,发展改革委、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医保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发改高技〔2020〕1157号)(以下简称:《意见》)。

  政策利好不断,电子签名应用迎来新机遇,此次《意见》的发布传递了这些关于电子签名的重要信息。

  一、大力发展融合在线教育 电子签名助力在线教育智能化发展

  《意见》: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允许购买并适当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秀在线课程资源,探索纳入部分教育阶段的日常教学体系,并在部分学校先行先试。鼓励加大投入和教师培训力度,试点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深化普及“三个课堂”应用等。完善在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监管、市场准入等制度规范,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

  数字认证观点:与传统的线下教育方式相比,在线教育是科技与教育的连接口,科技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行业,电子签名作为一股新生力量,正不断为教育方式的转变注入动能,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数字认证)电子签名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的人事管理,还是企业与学员、教师、代理商等多方签署合同等方面,电子签名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率与成本上的双重利好。通过体系化的效率提升和系统化的创新迭代,才能充分释放在线教育潜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

  二、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 电子签名加速智慧医疗进程

  《意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进一步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线上预约检查检验。探索检查结果、线上处方信息等互认制度,探索建立健全患者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探索完善线上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支持平台在就医、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领域协同发展,培养健康消费习惯。

  数字认证观点:数字认证一直不遗余力地研究探索密码捍卫互联网医疗的安全问题。在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中,数字认证通过云签名认证服务、移动协同签名等多种技术,全面保障了互联网医疗过程的合法合规。从医疗机构到患者,覆盖了医师在线问诊、远程会诊、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电子处方应用、药品配送、商保直赔直付应用、患者远程签署等全业务场景。保障了互联网医疗业务全程可追溯;保障了各类电子医疗文书的完整性、合法合规性,规避了医患纠纷风险;保障了医患互联网身份的真实性。

  截至目前,数字认证的互联网医院可靠电子签名已接入覆盖全国的数十家医疗机构,共同保护患者的医疗隐私信息,构建可信的医疗网络环境。

  三、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 电子签名助力企业数字化变革

  《意见》: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打造“随时随地”的在线办公环境,在部分行业领域形成对线下模式的常态化补充。支持远程办公应用推广和安全可靠的线上办公工具研发,满足日常性多方协同工作、异地协同办公需求,有效支撑工作效率提升、业务协同模式创新和业务组织方式变革。推动完善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等数字应用的基础设施,为在线办公提供有效支撑。

  数字认证观点:突发的疫情让众多企业对线上办公有了新的认识,打造“随时随地”的在线办公环境,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刚需。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电子签名将在此过程中发挥巨大效能。

  数字认证可为各行各业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全流程闭环交付的电子合同服务,助力客户在不同场景、不同地点实现远程协同办公。在充分保障安全合规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线上办公便捷性,能够及时、快速满足企业业务对于各项资料、文件、合同的线上签署、签章要求,同时可缩短业务办理周期、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快业务拓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