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国家能源局首批储能示范项目政策
北极星储能网讯:一、储能示范项目的背景、意义
自2017年《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国家能源局经过2年多的酝酿及筹划,于今年7月17日正式公开征集我国首批储能示范项目。储能被认为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电力辅助服务、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效。
近10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统计,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投运规模以上(10MWh及以上)电力储能项目共78个 ,其中电网侧储能项目16个,电源侧储能项目1个,辅助服务储能项目应用2个,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应用12个,用户侧储能项目47个。在这一基础上,迫切需要选取一批有示范性的项目,通过解剖麻雀,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措施,从而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组织筛选储能示范项目,有利于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储能技术和装备;有利于发现一批优秀的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管理体系;有利于发掘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有利于健全完善储能参与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有利于研究推动在市场化改革中出台支持储能的相关政策机制;从而构建促进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和市场环境。
二、储能示范项目的
目的通过组织筛选一批储能示范项目,分析总结示范项目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促进先进储能技术装备与系统集成创新,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与工程规范,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推动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三、储能示范项目有哪些关键评价指标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作为能源局的支撑单位,一直参与示范项目的各项工作,协助组织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各方企业参与讨论,形成共识。联盟从行业组织的角度,对示范项目的关键指标进行解读。
1、 示范项目需要体现技术先进性、自主创新性
申报项目应具备技术先进性,所采用技术装备选型准确,设备寿命、循环寿命及转化效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系统可靠性高于国标要求。同时应体现系统的友好型、智慧型和节约型特点(如智慧管控中心、智慧运维系统、对土地等公共资源占用较小等)。筛选指标包括设备寿命、循环寿命、转换效率、系统性能、系统可靠性、智能程度、项目布置、生态环保等。申报项目需体现自主创新性,鼓励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筛选指标包括核心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化率、有无重大原创技术、是否具有相关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2、示范项目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储能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不同技术路线对安全的要求都不一样,导致储能行业一些标准规范、检测认证等要求仍处于缺失状态。由于储能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安全因素较多,需要系统地完善储能系统安全要求,包括系统建设要求、采用的系统和零部件等设备本体要求以及项目运维要求,以此来降低储能的安全风险。作为示范项目,为避免储能系统集成、设备运维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需要详细说明项目采用的储能元件及提供相关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储能产品检测报告,说明项目为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所应用的操作规程、信息安全、分级应急处理方案、监控设施、火灾预警系统、消防系统等,并应考虑应对极端天气、电力系统冲击等风险的方案。
3、示范项目应体现储能的综合效益
示范项目在体现技术创新外,还需要在特定应用场景下进行综合效益的定量定性评估,避免为示范而示范。首先,要考虑储能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方面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系统性地剖析项目,设计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方案,项目的各类成本应该充分考虑建设、运维及各类非技术的成本,反应行业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推动行业政策制定,破解储能项目收益不佳的行业难题进行支撑.
其次,是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及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储能综合效益分析,应从电力系统的视角分析储能的系统效益,依托技术方案充分挖掘,为破解新能源并网难题、储能行业技术经济性低的难题提供思路,为推动区域市场政策提供有效支撑。在阐述项目综合经济效益过程中,还需要有定量或定性的判断,并提供相应的支撑依据。
4、需要全面评估示范项目的经济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