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遴选政策理论】落实雄安新区三个定位(下)
【2020遴选政策理论】落实雄安新区三个定位(下)由北京公遴选考试网提供:更多关于中央遴选,北京遴选,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北京公遴选考试网/中央公遴选考试网!或关注北京华图微信公众号(bjhuatu),公遴选培训咨询电话:400-010-1568。
第一,创新是第一动力,系统推进有利于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体制机制改革,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具体来说,推动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激发雄安新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优先布局雄安新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构建现代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产权激励作用;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第二,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使雄安新区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区。具体来说,构建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视科技人才,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海外人才,优化境外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
第三,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为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来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推进税收政策创新,支持政策在雄安新区优先实施或试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有序推动金融资源集聚。
第四,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我国对外合作新平台和开放发展新高地。具体来说,支持引入国际国内各类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构建公平竞争制度;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支持雄安新区与区域内周边地区、其他区域、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合作。
三、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就如何做好城市工作提出了“六个要”: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责任主体。要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救灾救援队伍。
“六个要”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为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方向,根据这一方向,应从城市治理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城市住房供给体系、城市安全稳定、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城市行政管理等九个方面采取相应建设措施。
第一,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建设法治社会、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直接服务民生的公共事业部门、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第二,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规划设计机制,包括形成专家领衔、政府组织、多方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建立各类规划编制统筹和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标准体系。
第三,探索建设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构建世界先进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智能高效宜居新型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第四,在城市住房供给上坚持只住不炒、落实职住平衡、推动住有所居,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个人产权住房以共有产权房为主。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雄安新区住房开发建设,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支持发行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设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五,强化城市安全稳定的多项具体保障,包括建立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重大安全风险处置机制,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打造智慧公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