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电影政策: 每年2亿资金扶持,116类咨询服务全免费
2014年10月,《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发布,这一被上海业界称为“新7条”的政策,带给上海电影界每年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覆盖面包括电影企业税收、金融支持、加强电影人才队伍建设等。
同月,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挂牌成立,该机构免费提供116类咨询服务,包括政府沟通、协调拍摄、信息服务、人才中介、宣传推广等。截至2017年5月,该机构共受理了1562件需求,累计为641个剧组免费完成服务。
相关新政实施两年多年来,上海电影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上海共产出票房30.37亿,比上年上涨3.3%;观影人次7306万,比上年增长7.29%。
创作方面,2016年上海共备案电影404部,上映31部,累计票房52亿;今年,《功夫瑜伽》、《乘风破浪》等高票房作品也都打上了“上海出品”的标签。而阿里影业、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等知名企业,黄百鸣、徐峥的个人影视公司以及陈国富、毕赣等电影人的工作室也选择入驻上海,上海市累计注册影视企业已达1300家。
“新7条”成效明显
下一步目标:“留得住创意,留得下人才”
在今天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的“解读上海电影政策”论坛上,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吴孝明详细介绍了“新7条”实施以来上海电影业的发展情况,并解读了2017年上海在政策扶持方面的计划。
首先是产业主体规模逐渐壮大,2016年,上海市以各区影视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阿里影业、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等知名企业,黄百鸣、徐峥的个人影视公司以及陈国富、毕赣等电影人的工作室入驻,总体规模已达到1300家,这些影视企业也为上海市带来了《功夫瑜伽》、《乘风破浪》、《明月几时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优质项目。
第二是电影市场蓬勃有序发展。2016年上海票房30.37亿,比上年上涨3.3%,观影人次7306万,比上年增长7.29%。全市26条院线共有影院280家,银幕数量1584块,座位数23.09万个。上海联和院线2016年票房产出36亿,占比全国票房的7.8%。
同时,艺术电影已焕发市场活力。2017年开始,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放映活动已推广至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杭州等城市,先后助力了6部青年导演的电影在长三角大银幕上播放,放映场次超过百场。
上海市影视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秘书长金辉介绍说,目前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已放映100部艺术电影,场次累计5000场,包括《百鸟朝凤》、《心迷宫》、《我们诞生在中国》等,很多电影都是通过上海艺术电影联盟首次与观众见面。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还在近两年举办了13个外国电影展,上座率都将近100%;并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巴基斯塔、印尼、新加坡等地举办了中国影展,推动中国电影、上海电影走向世界。
吴孝明表示,上海市公益电影放映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今年,上海农村公益放映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并从2014年起持续开展全市老年优惠观影,目前影院服务队伍扩至150家,覆盖全市16个区,6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5元观影。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推动社会弱势群体观影的优惠政策?
吴孝明表示,近两年来,上海市将不断加强扶持政策,建立完善上海电影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上海电影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主体都可能成为资金扶持对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得以打通;将高票房大片和新人新作列为重点,进一步吸纳电影企业和人才。
第二是充分发挥上海电影摄制服务机构的作用。2014年10月,该机构正式挂牌,提供咨询和协调两类共计116类服务,包括政府沟通、协调拍摄、信息服务、人才中介、宣传推广等。截至2017年5月共受理了1562件需求,其中,咨询需求总计921件次,协调需求总计641件次,为641个剧组免费完成服务。
目前,该机构在全市16个区设置了工作站,降低剧组的咨询成本。上海市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协会秘书长于志庆介绍说,前不久《建军大业》在上海取景时,需要借用一个教堂作为拍摄地,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经过机构的反复协调,教堂同意临时拆除所有空调设备和监控系统,在拍摄结束后全部还原。
吴孝明还指出,上海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高科技影视摄制扶持政策,坚持“对接国际、聚焦基地、技术到位、集聚要素”的发展战略,要营造“留得下创意、留得住人才”的发展环境。包括支持基地投资建设、补贴影视制作成本,设立影视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人才集聚,支持金融创新等。
影视企业大佬“现身说法”:
没开拍就能拿到雪中送炭的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