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政策推出步伐加快 券商行业亦从中受益
疫情期间,随着宽松政策推出步伐加快,资产配置的逻辑得以强化,A股交投活跃,券商行业亦从中受益。
上周,随着再融资市场的解冻,券商开始受到资金追捧。后期包括注册制的推广、优化重组、丰富衍生品市场等政策将提高券商利润率及杠杆水平,资本实力、投研实力更强的券商料将率先受益。
鼠年正月已至末尾,虽然疫情影响仍在延续,但汹涌的复工潮已经反转成为主流,深圳久违的堵车让网友倍感兴奋。
资本市场上,自2月3日大跌以后,A股便迎来反弹行情,截至此周,三大股指均已收复失地,创业板指的月度涨幅更达到15.51%,可见疫情对A股的短期影响基本消除。
1
01
疫情对券商业绩影响多大
尽管如今逾万家证券营业部仍处于半歇业状态,但基于网络、移动、电话委托等多种交易方式,出行受限对股民日常交易的影响并不大。相反,春节开市以来A股成交额增长显著,节后15个交易日,A股日均成交额为9002.48亿元,相较节前15个交易日增长29.3%。这或预示着环比1月,2月券商经纪业务或能维持增长势头。
自营、融资融券业务也可望好于预期。基于开市首日所砸下的黄金坑,部分股民在行情回暖后逐渐放大杠杆,融资融券市场开始活跃。截至2020年2月17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10897.22亿元,较节前增长527.4亿元,节后日均融资融券交易金额为929.33亿元,较1月增长24.73%。
相较之下,投行是券商为数不多受此次疫情影响的业务之一。一方面,投行部门出差走访、尽职调查、客户访谈、现场查阅数据底稿等工作均无法远程替代,审核流程中需要提交的合规证明也难以获取。另一方面,部分排队企业的2020年业绩也将因疫情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另外,为减少发行人、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主体的人员流动聚集,IPO发审工作也放缓脚步。直至如今,证监会仍未召开发审会。截至2020年2月18日,首发申报企业数量为428家(不含科创板)。IPO批文方面,证监会于2月7日、14日、21日分别核准共7家公司批文。
可以看到,针对投行业务进程受限的问题,证监会发布通知,允许IPO发审时限、再融资批文有效期暂缓计算;研究延期披露定期报告;适当放宽并购重组业务相关时限;合理延长股债融资等相关业务许可有效期。
科创板方面,上交所于2月2日发布通知,自2月3日起,科创板首次公开上市审核、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及其他相关审核中发行人回复时限等规则规定的审核时限,以及发行人更新财务报告的时限,予以中止计算;恢复计算时间另行通知。
对监管层做出政策性延缓调整,信达证券王舫朝于2月12日表示,投行存量业务受影响不大,且疫情过后注册制改革有望有序推进,投行业绩兑现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投行业务受阻,但节后活跃的市场交投,有效对冲了其对券商一季度业绩的影响。作为参考,2019年前三季度131家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及利息净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之比为37.24%,而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只占9.56%。
据广发证券分析师陈福测算,此次疫情对证券业的直接影响只有0.4%。
02
金融科技成券商差异化发展胜负手
疫情期间,线上交易平台成为各券商与客户间的连接枢纽。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各券商自营App均有较大改善,除证券交易外,多项临柜高频、核心受理业务也已实现线上化。据调查,如今各大券商App已能够全时段在线办理服务,包括开户、创业板转签、密码修改、身份证有效期更新、联系资料更新等20余项业务,有效减少客户现场办理频次。
新财富据公开资料统计,开市首周多家券商线上业务办理数量占比均在95%以上,其中中信建投证券日均线上开户数较节前一周上升149.7%,App的日均交易人数、交易笔数、交易量较年前最后一周均提升20%左右。
相较之下,开通创业板、融资融券等仍需临柜办理的业务,则采取预约制,以避免人员聚集风险。新财富采访一家券商营业部了解到,开市以来其已有序安排员工对到线下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了疏散、线上平台操作指导等工作,这部分客户大多数为老龄投资者。
此次疫情过后,传统实体营业部的运营职能或进一步弱化,而金融科技将进一步成为券商未来竞争的胜负手之一(表1)。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2018年深交所技术大会上表示,近3年,证券行业IT资金投入和从业人员分别增加了17%和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