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6-05 14:56 的文章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行业发展高峰论坛

  行业发展背后的金融力量

  站在从业40年的金融老兵角度,姜建清分享了几点对行业发展的看法。他谈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背后的金融变迁与力量,总结40年来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成果:首先,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果断决策和全力推动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其次,金融改革发展与经济的改革发展共命运。第三,创新和开放是金融改革的根本经验。第四,市场化机制的构建贯穿于金融改革整个过程。

  姜建清表示,40年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高出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速,占GDP的比重从底到高。通过改革转型发展,如今中国银行业规模、效益与质量,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金融监管体系、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改制上市后“黄金十年期”的快速发展期后,各项经营指标排列全球银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同样遇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亟需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因此,深入研究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环境变化,探寻发展规律,增强行业洞见,对推动中国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也是国内商学院和金融从业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姜建清认为,中国金融业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抓好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数字化为能源革命赋能

  徐锭明表示,能源革命进入新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是趋势;联网化、共享化是必然;分散化、低碳化是路径;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才有未来。

  徐锭明认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不仅符合我国的发展政策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未来方向。目前,国外有很多能源企业正在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我国企业也在行动,其中就包括中国电力公司、中石油、煤矿公司等。他认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能源体系的改进和更替,而商学院在行业研究中也需要对此进行深度思考,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和改变世界做出贡献。  

  大学商学院为什么需要介入行业研究

  王新奎认为,商学院之所以要介入行业研究,首要原因是在全球价值链革命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是在行业层面展开的;其次,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约束的重点,过去是政府的边境措施,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等,现在转向境内措施,境内措施争的是行业;第三,贸易投资冲突和谈判的利益主体,原来是以国家为主,后来转向国家和产业,现在转向地区和行业。

  他表示,大学商学院行业研究的目标是在政府行业监管政策的效率与国家安全间找到均衡点,并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改进方案。“能解决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问题,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大学商学院介入行业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

  王新奎结合生物制药行业的亲身经历,总结了做行业研究的经验:一是厘清做行业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的对象,问并且题不能等于建议;其次,调研视野要集中到行业,下沉到企业;第三,行业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集中优势打歼灭战;最后,行业研究不能追求完美,追求毕其功于一役。

  民营企业如何抢抓行业发展机遇

  王均豪认为,做企业,首先就要把行业研究透,把自己研究透,再制定目标、路径,也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些问题。商学院对于产业研究有区别于企业的独特视角,如果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挥出化学效应,对中国的产业研究和发展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均瑶集团做百年老店的探索者,不管成功和失败,希望能给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案例”,王均豪表示,“我们的做法是做四梁八柱,希望每一个板块、每一个柱子做到全国民营企业的前列乃至有国际竞争力。”

  产研一体,催生养老行业变革

  奚志勇表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风向标,以前养老主要靠政府,现在养老尽量靠产业。因此,养老需要产学研一体,共同打造养老行业产业研究中心,催生养老行业变革。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健,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雷萍以及来自校内外的超过500位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论坛旨在于立足上海交通大学、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的综合优势,通过对学术内涵和外延的重新界定,把求真、务实和育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助力中国行业和社会经济地发展。这将是中国管理教育事业地一次重要探索,也是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商学院发展的一次开拓性尝试。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校友郝广亮先生为行业研究院捐赠一幅字,上题“纵横交错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