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现状及趋势分析
北极星大气网讯:摘要:主要对唐山市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形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唐山市钢铁行业政策导向,总结下一步唐山市钢铁行业环保提升优化的方向。
唐山是一座传统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作为中国钢铁产能最集中的区域,其产能占河北省产能一半以上,占全国产能超过一成。据唐山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唐山市粗钢产量为1.33亿吨,同比增长2.5%,占河北省产量的56%,占全国产量的14.3%。钢铁产业是唐山市四大支柱产业之首,虽然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但其污染物排放量仍然是唐山市所有行业中最大的。整个行业距实现超低排放仍存在差距。自2013年河北省全面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唐山市淘汰了一大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冶炼装备,化解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成绩,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企业环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与建设“钢铁强市”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高质量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唐山市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2015年环境统计数据,唐山市共有钢铁企业154家,占河北省钢铁企业数量的50%,2015年共产生二氧化硫28.7万吨、氮氧化物12.5万吨、烟粉尘876.9万吨,排放二氧化硫13.8万吨、氮氧化物11.7万吨、烟粉尘40.7万吨,分别占唐山市2015年工业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8.3%、52.3%和89.9%。从2016年唐山市细颗粒物(PM2.5)行业贡献程度分布来看,钢铁行业的贡献率最高,达20.67%。2017年唐山市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排放量的56.4%、42.8%和76.52%。唐山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居全市前五位的企业依次是河北钢铁集团司家营研山铁矿有限公司、首钢水厂铁矿、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可见,唐山市是河北省钢铁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而且钢铁企业的污染排放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排放量的较大比例。
唐山市钢铁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参差不齐,但也不乏优秀样板。首钢迁钢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成为2018年秋冬季错峰生产评价体系下唯一的钢铁行业A级企业,同时免于停限产,是大型钢铁企业污染治理的典范。但与此对应的是,更多钢铁企业则环保理念不强、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环保投入不足,获评B级或C级,需要采取停限产措施。据悉,唐山市秋冬季36家钢铁企业高炉错峰限产产能为2 000万吨,占秋冬季纳入错峰生产范围高炉产能的30%。2019年,在唐山市重污染天气钢铁企业应急减排绩效分级评价中,仅首钢迁钢1家为A级,首钢京唐和河北纵横2家为B级,其他钢铁企业皆为C1、C2、C3级,限产强度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短板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唐山市钢铁行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亟待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
2018年,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率先“退倒十”要求,唐山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唐山市钢铁企业开展环保治理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标邢台德龙钢铁,所有钢铁企业按照超低排放标准予以治理,全面打造绿色生态钢铁企业。主要是对烧结机烟气脱硝、湿法脱硫烟气脱硝脱白、燃气电厂除尘脱硫脱硝、高炉冲渣水乏汽消白和料场或转运混料等无组织扬尘治理。2018年,唐山市还对100多台烧结(球团)装备进行了脱硝治理。
二、唐山市钢铁行业污染治理面临形势
进入“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唐山市钢铁行业既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雄安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和需求升级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钢铁行业发展进入“峰值平台期”、持续去产能难度大、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改造升级任务重等严峻挑战,尤其是环境质量目标压力持续加大。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钢铁企业新增产能、污染治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唐山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全国空气质量状况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之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长期列于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位城市。河北省提出2018—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分别增加至57.5%、60%和63%。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年河北省各地市平均优良天数达到208天,优良天数比例为57%,未能完成2018年57.5%的既定目标,作为排名倒数的唐山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