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5-30 13:08 的文章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 在嘉实平均要坐4年“研究板凳”

  “我们要比这个行业大部分的分析师都要了解行业和公司,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这是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对包括基金经理在内嘉实基金所有投研人员的基础要求。资管行业的核心是投研实力,嘉实基金深信,面对非有效市场,必须通过深度研究才能为客户获得更美好的回报。

  跑现场 

  挖掘企业基本面的真相

  在北京的基金经理和中国南部县城的养殖现场距离有多远?

  对于姚爽来说,并不远,就在现场。即便相距2000多公里,但为了弄清楚所专注研究的农业企业真实生产情况,姚爽还是飞机加汽车地出现在了这个只有90个乡村的小县城。这里有家养殖企业在他的调研名录里。去现场调研是姚爽研究时的重要环节,无论多远。

  姚爽是嘉实农业产业基金经理。根据Wind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至5月28日,嘉实农业产业收益率达46%,在350只普通股票基金中排在第7位。这一业绩来自他和团队对细分领域的长期深度研究。

  “深度研究最基础的就是调研。通过调研搜集一手资料,才能更容易接近真相。” 拥有10年农业、食品饮料行业研究经历的姚爽如是说。“调研不仅是座谈,还要对企业生产现场实地勘察,去对比一线工人生产日志,必要时还会向调研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访谈。”

  在嘉实,像姚爽这样在研究中看重调研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嘉实智能汽车基金经理姚志鹏,他于2011年便加入嘉实基金担任研究员,环保低碳与新能源是他的专属研究领域。根据Wind数据,自年初以来截至5月28日,嘉实智能汽车收益率31.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10。这一业绩同样离不开基于“跑现场”的深度研究。Wind数据显示,仅2018年他针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就近20次。“深度研究不仅需要深度阅读案头报告,更重要的还是去现场。”他说。

  研究驱动投资是嘉实基金始终如一的理念。在深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沉下身去调研正是嘉实投研人员冲破故事与迷思,确保研究结论不断接近真相的武器。这是他们在研究中的共性,不迷信于案头报告和二手资料,甚至不迷信于自己已有结论;而是用在现场的听、看、问,来不断逼近企业最真实的基本面。

  有时候,这种实地调查需要长达几年的持续追踪,以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例如2016年初,有一家公司第一次进入嘉实视野,随后3年里嘉实共走访这家企业15次。

  以深度研究闻名的嘉实基金,一直就是业内脚踏实地勤奋调研的代表。自2012年至2019年5月28日,嘉实基金仅调研A股上市公司就达2661次,相当于每个交易日至少调研一次上市公司。

  正如嘉实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在新员工培训中所交流的:“故事有很多,真相只有一个。只是,如果一年里有200天都坐在办公室,是无法接近企业真相的。”

  要做基金经理 

  先坐4年“研究板凳”

  “物流产业的投资机会将更多集中在细分领域,我们基于市场规模、效率提升和资源整合三条线来挖掘这些机会。”

  2016年12月,肖觅即将上任嘉实物流产业基金经理时阐述了自己关于物流产业投资机会的观点。时间回至2019年,物流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印证他当初的判断。

  嘉实物流产业是肖觅在嘉实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根据Wind数据,自年初以来至5月28日,这只基金收益率为24.8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4。公开资料显示,肖觅于2007年加入嘉实基金,在担任嘉实物流产业基金经理前,他在嘉实就已对物流运输行业研究了7年之久。

  深厚的研究背景是嘉实基金经理的共同特色。根据Wind数据进行梳理,嘉实基金目前在任公募基金经理超50位,他们从加入嘉实基金起直至担任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每人要在嘉实踏踏实实做4年的研究工作,通过四年“研究板凳”积淀足够的“嘉实深度”。其中不乏肖觅这样在本领域深耕时间更久的。

  “我们不提倡每位研究员同时看很多行业,每个人最多负责2个细分领域的深度研究。”这是嘉实对投研人员研究领域精细化的要求。

  从研究员做起,不仅仅是从一开始就对某一特定领域积累充分认知。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研究员时期着重训练了框架、逻辑和思维,当把多角度的思想组装到一起时就形成一个思想组合。嘉实有300多位投研人员,他们每人的思想组合,最终汇成的是嘉实更多元的思想大河。

  2009年,在深刻认识到市场非有效性特征后,嘉实基金率先建立了“全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并逐步升级到3.0版本,形成逾25个投研策略组。“这些策略组不是孤立的,他们构造为一艘大船。积累了不同思想的投研人员在这艘大船上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事物,进而凝练出嘉实客观、多元化的投资思想。”经雷说。

  超额收益不止于广 

  更在于深

  嘉实基金有很多以具体行业命名的研究组,他们互相交叉,不断深化对细分领域的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