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10-16 21:06 的文章

【调查】助贷行业乱象丛生 监管之下行业正逐渐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助贷已经走到尽头?近日,虽然北京银保监局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被业界看作是对助贷行业的迎头棒喝。

  但在财联社记者走访时发现,当下无论是线上助贷,还是与之模式相近的线下助贷行业,仍在享受着消费金融带来的一场乱象丛生的盛宴。

  助贷,顾名思义,就是以帮助别人取得贷款作为主营业务的生意,这些公司主要通过帮助那些有贷款意向却又不能及时或轻易地在持牌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客户,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取得贷款。这类助贷机构不仅有线上服务的平台,也有线下的贷款中介机构。

  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助贷本来是门好生意。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这一行业却并非如表面所见:在调查中财联社发现,借款人只要给钱,其贷款资质就有可能通过造假来取得;助贷机构缴纳保证金或承诺兜底,银行对此也大多认可结果,游走在监管红线边缘成了家常便饭。

  “虽然监管几次三番强调监管红线,也为此发出很多罚单,但现在银行和助贷机构仍在这么做。”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已经成了行业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贷款资质可伪造?只要付钱 资金用途、流水皆可做

  “您需要贷款吗?我们可以帮你拿到银行的消费贷款。”今年5月份,北京白领王强(化名)接到一通自称是“财富XX金融”的贷款助贷公司电话,对方不知从何得知,王强置换房产,并正在计划着如何腾挪出首付资金。

  王强告诉记者,自己已有房贷在还款,所以再在银行借消费贷腾挪资金并不容易。“但是助贷公司的人却说有办法,只要交些中介费用,他们就可以帮忙代办,而且贷款可以更快一点下放。”这让王强看到一丝希望。

  接下来的事情虽然看起来顺利,却朝着王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通过协商,客户经理承诺,将这笔贷款的用途做成“房屋装修”,并向一家国有大行申请消费贷款。很快,一笔56.4万元的贷款便打入王强新开户的卡里,但在入卡的一瞬间,8万元的助贷费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被助贷公司划转走了。

  “签署合同的时候,我并没有告知任何银行卡信息,且8万块的手续费也高出了我们当时谈的价格。”王强表示,但无论怎么要求助贷机构将原本应该一式两份的合同给他一份,该机构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且并未提供给王强具体的手续费用清单;而银行方面则称划转是因为其签订了代扣协议。

  但王强再度跟助贷公司确认时对方对此回复模棱两可,依然拒绝提供原本签署的合同。最终,双方达成结算协议,助贷公司收取约3万元作为助贷费;而王强则因为害怕助贷机构违规扣款及骗贷问题,将贷款一并还清,并未用此笔贷款资金进行购房。

  实际上,在财联社记者走访时发现,贷款资质的造假已是这类助贷机构最主要的服务加价项目。记者暗访多家助贷机构,客户经理均表示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以及银行贷款资质来造假。

  “不管您申请的是抵押贷款还是信用贷款,流水、贷款用途都能做。”一位助贷机构的客户经理介绍,现在银行贷款资金对进入楼市等领域查处得比较严格,但助贷可以帮着绕道购买汽车、房屋装修等伪造用途,虽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但最终贷款资金会原封不动地打入客户的银行卡中,完成套现。

  而对于流水不够的客户,一位助贷机构的经理表示,只要客户有需求,助贷机构可以帮助客户“养”流水:给客户的账户里打入一定量资金,并有看上去较为正常的交易或进出资金量,这将会让银行审核更好通过,并得到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

  不仅如此,更有甚者连工作证明、结婚证书等代表个人资质的文件也均可造假。“只要给钱,除了央行征信系统里的个人贷款资质等硬性指标,基本上都可以作假。”在记者暗访中,一位助贷机构的客户经理颇为自信,并表示会帮助客户更加快速地得到银行贷款。

  助贷无需资质?只要兜底没有任何资质也能做

  造假以取得银行贷款,实际上是骗贷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则可能涉及《刑法》中“骗贷罪”等罪名。而骗贷往往是超过了贷款人实际的偿还能力的贷款,或将信贷资金绕道进入明令禁止的行业,比如消费贷资金被违法挪为他用,进入楼市、股市或是违法挪为经营等。

  对于银行而言无疑会造成共债上升的风险,如果形成风气或遭遇大面积逾期,将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潜在影响。这也是近年来银保监会加大消费信贷等资金挪为他用处罚力度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