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10-16 09:29 的文章

中国版Zara陨落史:拉夏贝尔半年亏5亿

H股2019年半年报的发布,再一次将拉夏贝尔推进了泥潭的中心地带。

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拉夏贝尔在2019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为人民币39.51亿元,同比下降23.2%,净利润为人民币-5.65亿元,同比下降333.9%,即便是经调整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依旧为-4.9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1.2%。

经营数据难看,股市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上市之初,拉夏贝尔的发行股价为8.41元,巅峰时期市值曾达到120亿元,但截至10月9日收盘,报收价仅为4.91元,市值跌至26.89亿元,不及A股上市时的四分之一,显然,“腰斩”这个词已无法适用于拉夏贝尔跌跌不休的市值了。

然而拉夏贝尔也曾风光无限,继2014年赴港上市后,又于2017年9月在上交所挂牌,成为国内首家“A+H”两地上市的服装企业。

只是这样的风光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A股上市后的第二年,拉夏贝尔就开始在亏损的道路上加了速。

对比一下此前的数据,就能明显感觉到拉夏贝尔的颓势。在2014年和2015年,也就是拉夏贝尔刚刚赴港上市之时,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0亿元和6.15亿元,增速分别为21.36%和28.7%。

2016年和2017年,拉夏贝尔的净利润增速始终维持着稳定增长,并最终在2018年第一季度达到了巅峰时期,在这一季度,拉夏贝尔的净利润增速达到了26.17%,不过随后便开始一路滑坡。

根据201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拉夏贝尔的净利润下滑20.20%,而到了第三季度,又继续滑坡至36.10%,根据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拉夏贝尔在2018年全年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60亿元,同比下降132%。

2019年第一季度延续了上一年的萎靡不振,拉夏贝尔的亏损继续扩大,净利润再度大踏步下滑99.63%。

屋漏偏逢连夜雨,陷入亏损泥潭的拉夏贝尔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遇到新的麻烦。

8月6日晚间,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近日接到控股股东、实控人邢加兴通知,获悉其质押给海通证券的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1.416亿股(均为A股股份)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因未提前购回且未采取履约保障措施,已构成违约。

实际上,邢加兴曾多次质押股权,从2017年11月起,邢加兴先后进行了6次股权质押,截至目前,邢加兴直接持有拉夏贝尔1.4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5.91%,但其累计质押公司股份1.416亿股,占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的99.81%。

祸不单行,8月17日晚间,拉夏贝尔再次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关于对上海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警示函表明,拉夏贝尔2019年1月31日业绩预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与实际业绩存在较大差异,且未对业绩由盈转亏做出充分的风险提示,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充分、不完整,该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决定对拉夏贝尔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从被资本市场热烈追捧,到半年亏损5个亿,再到质押股权违约、交易所出具警示函,女装龙头企业拉夏贝尔究竟怎么了?

全都是疯狂扩张惹的祸?

1998年5月,福建商人邢加兴创立了“拉夏贝尔”,主攻大众消费市场,并立志要把拉夏贝尓打造成“中国版Zara”。

“发展中的公司是停不下来的,国内消费市场每年都是20%多的增长,如果不开新店就意味着倒退。”出身于服装销售的邢加兴在创立拉夏贝尔之初就一直秉持“规模扩张”的理念,主张形成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多品牌矩阵。

2011年初,拉夏贝尔仅有三个女装品牌,其后便陆续拓展品牌,如今拉夏贝尔的子品牌数量高达近20个,涵盖了女装、男装、童装等。

同样是在2011年,彼时拉夏贝尔的线下门店数为1841家,此后持续高速扩张,并在2017年达到了顶峰,总共开了9448家店,几乎开遍了全国各大商场。

到了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略有缩减,变成了9269家,但扩张速度之快依旧令人咋舌。相比之下,同一时期国际快消服装巨头Zara在全球的线下门店数也不过7000余家。

拉夏贝尔的门店数不仅超越了Zara,在国内的同类竞品企业中,拉夏贝尔的门店数也是最多的。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海澜之家和森马服饰在2017年的门店数分别为5792家和8000家,均低于拉夏贝尔的9448家。

对于主攻大众消费市场的拉夏贝尔而言,线下门店的数量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生命力是否顽强。

2014年,拉夏贝尔赴港上市,3年后又顺利登陆上交所,拉夏贝尔将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几乎全部都用于零售网络的拓展建设,以维持线下门店的高速扩张。

尽管拥有无可比拟的门店数量,但这和拉夏贝尔的总营收似乎并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