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工业:咬定“研发”不放松
青山工业DCT生产线。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研发人员正在进行产品分析。
整车半消音转毂实验室。
企业名片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兵装集团所属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MT、AMT变速器产业化生产的企业。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DF515产品荣获2016年度“龙蟠杯”中国十佳变速器称号、2018年度国家汽车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创新感悟
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保持较高比例的新产品研发投入是必须的,创新之路才走得下去。 而纵观30多年的创新之路,最应该倚重的,是人!是人才!
作为我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将研发和生产重心放在新产品上。10月中旬,其DCT(双离合变速器)项目投入了更紧张的生产。
该项目被青山工业视为“对未来押上的重要筹码”,即青山工业现在的“重点工程”。
而此前,青山工业还有个“一号工程”。那是在2004年,为实现轿车变速器自主开发,青山工业组建了一个12人团队(8人赴国外学习设计,4人负责国内试验技术),与国外一家专业变速器设计开发公司牵手合作。
青山工业此次行动,是国内汽车领域的一次自主创新之旅,至今为全体青山人以及整个汽车业界津津乐道。
当年的“一号工程”被称为“冒险之旅”
“‘996’其实不算啥。十几年前的那些日子,我们就提出了‘715’。而每天的实际状态,基本按‘612’‘601’在执行。”10月8日,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山工业)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龚为伦说。
龚为伦说到的这一串数字,不是专业术语,更不是密码,而指工作状态——
“996”指的是2019年初流传甚广的互联网企业员工普遍工作状态,即上午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715”指青山工业12人团队在海外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而“612”“601”则指青山工业团队每天的实际状态——早晨6点起来,上午9点至下午5点学习国外公司安排的课程,晚上自主设计并进行国外公司设计项目评审,往往要工作到深夜12点或凌晨1点。
更厉害的是,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
“确实如此。出国的时候,小伙子姑娘们一个个精神得很,半年后回来,胖子变成了瘦子,头发有这么长……”青山工业传动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刘拴起在自己肩头的位置,用手比了一下,“乍一看,厂里同事差点认不出他们了。”
“因为大家一门心思扑在任务上,没在意头发的长短。”龚为伦、刘拴起向重庆日报记者回忆起了15年前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两位冷静的中年“技术男”黑瘦的脸上,隐隐有一种光彩在闪动。
青山工业当年的这一行动,被业界称为“冒险之旅”。这个12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比如时任青山工业技术中心副主任的龚为伦,当时才32岁,已担纲团队技术牵头人,而整个团队成员多半是刚从大学毕业三五年的“小毛头”。
但就是这支平均年龄不到“而立之年”的团队,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研发、设计、制造出两款轿车变速器。
“煮熟的鸭子”为什么飞到了青山?
“在当时的团队中,有两位女同志,一位叫董其慧,一位叫胡敏,其中胡敏的小孩才一两岁。因为工作需要,她起码半年没时间照看家里。至今一说起这事儿,还要红眼眶……”刘拴起说起队友,声音不由得低沉了下来。
“其实,当时公司派出团队远赴英国,只是希望一边学习,一边能独立设计出一款变速器,并没有向团队下‘死命令’,也没要求立‘军令状’。”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拼命呢?
“一是因为我们年轻,熬得住。更主要的是青山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吧。”刘拴起说。
原来,当时与青山工业长期合作的大客户的产品要转型升级,准备上马1.6L排量以上轿车,上市初期搭载国外一家知名变速器企业产品,其采购成本非常高。这家国外企业一直以为这张单子会稳稳攥在自己手上,压根儿没想过青山工业这支年轻团队能整出什么名堂来。“煮熟的鸭子”飞不走!
大客户的需求和青山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都希望公司能尽早实现国产变速器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