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9-25 03:13 的文章

金融科技规划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业界共议金

  9月18日,“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研讨会暨首届“NIFD-DCITS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及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征集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本次会议深入贯彻了中央提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呼应央行近日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政策研究与实践探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致辞时表示,在全新数字化空间下如何考虑金融的业态布局,融入国际金融竞争的新秩序,这正是金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全新思考。杨涛认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主要关注点有三方面。一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新经济的发展;二是金融业自身就是一个特殊的信息处理行业,信息技术的变化天然就给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三是互联网时代突破了地理的限制,新技术对国际金融竞争、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马红萍介绍了西城区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的情况,表示将对标《规划》,全面升级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规划高度和建设方案,为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引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努力奋斗。

  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谈到,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落地应当紧紧把握住“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两个指导思想。希望通过案例库的建设,把全世界优秀的创新思想、创新案例、创新思路汇聚在一起,供研究部门、监管与企业研究学习,为寻找发展方向、发展动力提供支持。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处长蒋则沈谈到了金融业应用科技的三个特点:金融业是注重审慎经营的“慢”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往往略慢于科技本身创新发展进程,也常常略慢于其他行业应用新技术的步伐;金融业自身采用新技术的过程是渐进的、逐步的,往往需要一个较长周期,较少出现颠覆式、跳跃式的技术切换;在应用技术时,金融业需要预先规划安排好试错机制或损失分担机制,避免非预期的风险外溢传导给不适当的投资者。蒋则沈还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监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监管需要顺势而为,把握监管原则,坚守风险底线,改进监管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促进金融业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邢桂伟认为,《规划》是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第一份科学、全面的规划,具有继往开来的战略性意义,建议金融机构在守正创新的原则下,以科技赋能金融,实现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邢桂伟提出,在普惠金融方面,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当中,实现场景化金融服务,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到了穿透式监管,也是监管科技能力的建设要求,金融机构要配合监管部门实现双方系统的连接互通,提升监管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同时,也能通过行业级的风险联防提升自身的金融风控水平。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落实《规划》中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邢桂伟介绍了中国银行的思路与实践。从统筹规划方面,中行在去年5月份正式发布了数字化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并加快推进实施,在体制机制、技术基础、场景生态、开放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风险技术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中行已对《规划》的27项任务进行了逐一分析解读,对于其中提到的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中行将对应自身的战略进行增补完善、突出重点,对于监管机构推进的监管及行业工作,中行也将继续支持与配合,及时跟进、深度参与。

  邢桂伟还表示,对于央行此次发布的金融科技3年规划,将对金融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关系到我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机构也提出了更高层面的新要求,后续中国银行将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介绍了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了国内金融科技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的若干差距。对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展望与建议,李健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最终一定要落实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源上,落实到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上,通过科技赋能,服务货币政策有效传导,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仍有改革空间。应当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行业自律组织进一步推动国内商业银行体系智能化能力评估工作,服务银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