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9-05 04:00 的文章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徐晓兰:工业互联网

  9月4日,2019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杭州开幕。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届博览会以“清洁能源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和智慧能源科技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女士在会上为大家分享《工业互联网创新引领智慧能源产业发展》。

  下面我们针对工信部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解决了哪些难点重点问题,还有在流程行业当中还有哪些在摸索中、探索中,能和在座各位共同推进能源的发展。

  一、工业互联网

  首先,我是从四次工业革命进行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蒸汽机带动工业变革,第二次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互联网等等,促进了生产力的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力,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工业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也是工业革命的外延和内涵,所以我们给出的结论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从三次的工业革命可以看到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的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冯·诺伊曼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美国阿帕网是互联网的前身,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无论是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等推动工业互联网,但格局还没有形成,对我们来说这就是非常大的机遇。总书记说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变成了挑战”,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谈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迈这一步非常困难,怎么迈、迈上去的途径是什么,工业互联网是我们一定要抓住的历史机会。

  从美国、欧洲等国家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是面对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比如说美国成立了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应该是31日全国政协开放了协商会,当时汪洋主席也听了很多政府委员的建议。我就谈到了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怎么样,主席马上就问有多少国家、多少企业,它们发展到什么情况,是不是和消费互联网一样已经有服务器等等已经占据了垄断控制地位。我们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关注的。

  它有个战略是先进制造业的领导战略,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高端制造业向美国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周边的国家分流的挑战。我们如何在回流和分流的巨大挑战面前加快转型,加快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速度和步伐。

  德国工业4.0是我们比较了解的,因为我经常去德国,和他们交流,他们说我们自己内部的人把工业4.0的理解还不如中国,这就说明我们的紧迫性,紧紧盯住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日本有个互联工业的计划,日本有工业价值链的促进会,一会儿我会谈到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智慧+”、“数据+”不一样,它更强调价值链和全面价值链的提升,对国家和行业来说重要的是价值链如何提升,如何提升竞争合力。所以,它的名字叫“互联工业计划”。我们曾经也探索“工业互联网”很容易被大家理解是一张网,其实它是“工”并不像消费互联网是网络基础设施,更多的是工业和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价值提升,所以它准确的叫法应该是“互联工业”。

  不管日本的主要思想是两主线还是一核心、两战略、三集成、三核心,它主要的核心要义就是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其次是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是它们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同时,要实现企业的全面数字化。我们经常说智能化,首先是数字化,没有数字化如何谈智慧,5G和IPV6等等技术让工业插上了翅膀,为智慧化提供了可能。

  刚才介绍了是美国、欧洲还是来自周边的日本的思想,其实我们中央也高度重视,2017年12月8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出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把它作为工业领域或者工业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没有基础设施,没有数据资源,我们真的很难提到智能化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