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8-27 11:26 的文章

A股分拆IPO新政影响调查:多公司开启可行性研究 A股资本运作惯性或转型

【A股分拆IPO新政影响调查:多公司开启可行性研究 A股资本运作惯性或转型】随着分拆上市政策打开制度空间,和之前在未上市企业中寻找拟IPO企业不同,投行人员也会进一步从已上市公司中挖掘IPO项目,甚至参与子公司融资,这将使得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共生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从而带来A股企业资本运作惯性的改变。(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分拆上市政策打开制度空间,和之前在未上市企业中寻找拟IPO企业不同,投行人员也会进一步从已上市公司中挖掘IPO项目,甚至参与子公司融资,这将使得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共生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从而带来A股企业资本运作惯性的改变。

  市场期待已久的上市公司分拆政策终于落地。

  证监会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的《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为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独立上市打开了制度空间,其影响在市场间不断发酵。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征求意见版的分拆新政在顺延此前讨论版本中的不少有关分拆上市指标门槛的同时,在保证独立性等合规性要求上提出了更加细化的约束。

  新政落地后的8月26日,分拆上市预期较高的多家公司股价开盘应声大涨,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虽然分拆上市目前并无试点或首批等概念,但不少上市公司的确对其分拆上市的可行性进行过内部研究。

  与此同时,分拆上市政策还有可能会对A股公司的资本运作惯性带来改变,在分析人士看来,部分母公司再融资、输血子公司的方式有可能会向子公司独立进行一级市场融资的方式转型。

  细化约束

  围绕上市公司分拆上市一事,此前A股市场早有预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早在今年上半年,监管层内部酝酿过一套有关分拆上市的标准门槛。

  在讨论中,拟定的这份标准即分拆上市母公司需要满足上市满五年,3个月平均市值大于150亿元、3年合计扣费净利润大于10亿元等要求;而作为被分拆主体的子公司一方面需要有别于上市公司主业,分拆主体业务的净利润、净资产占比也需要分别不超过母公司的50%和30%。(详见本报4月4日报道《独家丨A股分拆上市政策破冰在望多主业公司迎资本机遇》)

  而根据日前征求意见的分拆新政,上市公司的期限要求被放宽缩短至3年,但相应的财务指标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目前看来,上市期限的要求被放宽缩短到了3年,让更多公司具有分拆条件,同时没有提出相应的市值要求,而母公司三年累计净利润、分拆资产和净利润的比例等指标也得到了保留。”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不过新规这里明确了三年净利润要扣除拟分拆公司的这部分并表利润,对于控制分拆母公司风险来说更加精准。”

  例如新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投向的业务和资产以及重大重组购买的业务和资产,不得作为分拆上市标的的主要业务和资产。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规提出的诸多细化要求,可能会让部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预期面临变相延期。

  “假如一家上市公司上市满足三年的要求,但拟分拆的资产刚刚通过定增募投过不久,那么短期内再上市融资是不太适合,因为上市和再融资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政策也不会鼓励。”北京一家TMT类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如果分拆标的也需要再满三年,那上市公司的上市年限也就被变相延长了。”

  “这种根据标的资产来间接延长上市公司上市年限的规则更有针对性,比单纯规定需要上市满5年更有效的约束一些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过程中的短期行为。”上述董秘评价称。

  “和之前的市场预期相比,最终落地的政策在大维度上有所宽松,但明显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独立性、同业竞争等方面。”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事实上,分拆新规还提出了诸多合规类要求,例如需要对独立性、规避同业竞争、交叉任职等问题进行披露说明,同时还对董监高人员在分拆子公司中的上市前持股比例提出了10%的天花板要求。

  “和境外上市相比,A股的分拆上市的门槛确实更高,许多要求也更加审慎,但和之前市场预期相比,一些条件也有所松绑,整体体现出市场化的方向。”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对于分拆上市来说,其实相比于具体量化的财务指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保证公司治理和经营层面的独立性,未来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弱盈利’而‘重合规’。”

  潜力股追踪

  伴随着分拆上市新政的正式公开,更多有望分拆子公司上市的上市公司也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