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获腾讯、京东青睐的迪信通能走出手机行业下行困境吗?
(原标题:连获腾讯、京东青睐的迪信通能走出手机行业下行困境吗?)
昨日,京东(JD.US)与迪信通(06188.HK)宣布双方已经签署投资协议。京东将以现金方式购入迪信通约9%股权的股价。本次收购京东作价为2.1亿港元,折合每股3.25港元,较上周五收盘迪信通股价2.79港元溢价约16.49%。
本次交易是通过京东的全资附属公司Nelson Innovation Limited完成的。
迪信通透露,公司会将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货物采购及日常运营。
受京东溢价收购影响,迪信通股价在今日开盘后一度大涨逾16%。之后,股价出现一定程度回落,截至发稿前为止,公司股价为2.89元,涨幅为3.58%,且成交量仅有33.5万。年初至今,公司股价的累计涨幅为15.6%。
在同日,迪信通还公布将与宿迁嘉时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销售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及运营商有关服务,并将促进订约双方在资本金融、仓储、云服务等领域的相互赋能。迪信通称成立合资公司将能改善公司内部现金流,降低库存周转天数并保证产品供应的及时性。
据公开资料显示,宿迁嘉时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100%控股企业。
此外,在今年四月份,迪信通还与腾讯(00700.HK)在数字化营销和数据资产运营等领域展开合作,借企业微信的流量获得引流。
在近四个月来,相继获得腾讯和京东的合作/溢价收购,迪信通真的那么有价值吗?
全国最大的移动通讯连锁
据公开资料显示,迪信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专业连锁企业,成立于1993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12月31日,迪信通旗下拥有逾100家附属公司,在全国22个省份和4个直辖市共开拓1600多家直营和加盟门店。
公司提供手机销售、配件以及增值软件服务、手机个性化服务、售后等综合专业化的服务,为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三大基础运营商转售业务牌照的品牌。同时,迪信通还与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等上游手机生产商合作,建立了以移动通信终端销售及运营商业务和非传统零售业务结合的业务。
同时,迪信通在智能高科技、金融、地产及旅游产业领域亦有布局。
有分析人士认为,自第二季度以来,京东便在其优势品类上不断深化对线下市场的布局及低线级市场的渗透,此次对迪信通的投资是在完善通讯业务的线下零售版图。
具体而言,迪信通作为投资的标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性价比高。目前,迪信通的市净率为0.45,虽然京东的收购存在一定程度的溢价,但是对比其市净率而言,该收购作价并不算太高。
二、京东可以借此进入二手机市场。此前,根据京东与迪信通签订的协议,未来双方将会在金融、物流、二手机、云服务等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在手机零售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二手机”市场或将成为京东在该市场新的突破口。
在市场趋于饱和的前提下,如果能刺激消费者提高换新手机的频次,未尝不可另一个层面上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过去,京东如果需要在线上进行二手机换新的话,部分用户会存在手机上保留有自己隐私的顾虑。而投资迪信通之后,京东将可在线下实体店开展该部分业务。在可现场处理旧手机的情况下,消费者顾虑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打消,京东将可顺利进入二手机换新市场。
三、资源整合。通过投资迪信通,京东可整合双方已有的供应链、物流等资源,形成协同效应,较低有关成本。更重要的是,“收编”可以避免京东在手机通讯市场的无谓竞争。
四、下沉市场。迪信通连锁主要以小店形式经营。近年来,该类小型标品的连锁业态均在往低线市场发展。京东投资迪信通之后,将可借迪信通的连锁店网络布局进入低线市场,参与到下沉市场的竞争。
而迪信通则可利用京东现有的产品资源,扩充其产品种类,提高其产品竞争力。
无论从迪信通,还是从京东角度看,这次交易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可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手机市场整体下行背景下迪信通前景如何?
2018年,迪信通全年收入为150.55亿元,同比下降5.76%;母公司所有人应占溢利为3.3亿元,同比上升2.19%。具体业务方面,公司去年手机销售收入为137.71亿元,同比下降5.47%;手机销量为988.18万台,同比减少5.62%;自运营商的服务收入为3.78亿元,同比增长2.48%,主要为与中国电信深入合作的通话费分成收入增加所致。
公司解释,去年营收减少主要是受到中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行业大盘呈现下行趋势;三星及苹果等高价位手机的批发销售减少;及销售房产收入减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