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住宿”升温提速 行业发展期待标准尽快落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共享成为一个关键词,而共享经济与旅游的融合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共享经济大潮席卷而来,旅行住宿也可共享。通过共享住宿,人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个住处,看到的不仅是一地风景,更是两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的相互交换。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共享住宿行业发展迅速,2018年房客数达7945万人,服务提供者超过400万人。全年共享住宿交易规模约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不过,在迅速发展的背后,卫生、服务和安全以及监管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共享住宿势头迅猛
经过几年的发展,共享住宿已经成为主流的出行住宿方式。《报告》指出,尽管一线及准一线城市仍然是主要消费市场,但二三线城市及乡村的增速更加迅猛。《报告》引用小猪数据称,2018年小猪平台订单中,将二三线城市作为出行目的地的出行人群占总出行人群的76.1%。而在参与共享住宿的人数方面,房客数量已达到7945万人,民宿者、保洁等从业者人数超过400万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向《中国产经新闻》表示:“共享住宿之所以会迅猛发展,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使然:第一,顺应共享经济浪潮,近些年共享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借着这一东风,共享住宿行业得以崛起;第二,从供需角度看,我国房屋空置率较高,为共享住宿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上的支撑,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出行住宿的需求规模大幅度增加;第三,受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人们更加向往体验当地生活的度假方式,而家用汽车的日渐普及成就了自驾游、自由行的爆发,使得高性价比、具有浓厚居家体验等特征的共享住宿备受青睐;第四,资本的大规模投入,也为共享住宿的崛起助了一把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兴起,共享住宿成为年轻群体的创业新选择,在主流平台中,“千禧一代”房东的占比约为80%,成为绝对主力。《报告》指出,相比传统创业方式,共享住宿具备门槛较低、更自由自主的特点,因此备受年轻群体青睐。
记者了解到,一些受访的房东表示,他们为游客提供住处,传递了“共享的精神”。生活中闲置的资源随处可见,通过共享,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不仅盘活了社会资源,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
据《报告》显示,参与共享住宿的房东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等特点,女性房东成为主力军。房客主要是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18-30岁的房客占比超过70%,共享住宿渐渐成为年轻人的住宿首选。
共享住宿住客贾飞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价格优势,考虑到共享住宿的价格相对传统酒店而言较低,以一线城市为例,在市中心或者是黄金地段共享住宿的价格一般要比传统酒店低至数百元不等,性价比也比较高,更适合我们年轻人选择。
其次,共享住宿更有温馨感。一般情况下,出行多以朋友结伴或以家庭为单位,共享住宿更有家的感觉,朋友或家人可以住在一起,大家沟通和计划娱乐活动都比较方便。贾飞燕补充道。
此外,贾飞燕称,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共享住宿在配套设施的细节上也有更多的惊喜感,比如,一些共享住宿的环境是基于当地的人文环境所设计,在获得良好居住体验的同时也可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当地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传统酒店满足不了的。
总体而言,付一夫分析指出,与传统酒店类住宿场所相比,共享住宿的供给主体更加多元化,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住户体验也更加亲切温馨,此外,厨房、洗衣机、投影仪等设施都更为完善多元,这些都是优势所在。
据了解,共享住宿也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重要的住宿选择,相关数据统计显示,45%的出境游客表示曾居住过境外的民宿、家庭旅馆或度假租赁房屋;观光和休闲度假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共享住宿,选择共享住宿的比例高达68%。
建立标准加强监管
虽然共享住宿是以一个多元化的形式存在,但是标准化的建设才是提升共享住宿整体发展质量的重要关键所在。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共享住宿的市场规模也会随之不断扩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房源量和房东数量的不断上升,共享住宿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此外,由于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平台在商家的资质审核、入住人真实身份核验、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