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7-10 09:59 的文章

20年来中国保险科技发展:从互联网保险到科技赋

  7月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以“科技·创新发展之源”为主题的2019中国保险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此次研讨会上,一份名为《从科技赋能到场景重构》的2019年保险科技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重磅出炉。

  《白皮书》由每日经济新闻保险团队通力合作,从“市场定义、业务模式发展、监管、应用生态与发展格局、海外前瞻”五大部分,全方位呈现前沿领域动态,也是行业内首份以媒体视角发布的保险科技白皮书。多位行业专家学者、来自50多家保险机构的人士见证了《白皮书》的发布,评价其“理性、全面地阐述了近20年来中国保险科技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运用科技的手段给传统金融、保险业赋能,使之成为积极、正能量的管理风险的因素意义重大。作为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引领行业前瞻、深度聚焦于保险价值链变革之源,为行业前行贡献一份力量。

  系统梳理:从互联网保险到科技赋能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从长期来看,中国保险业的体量和增速十分可观。以2017年全球保费市场排名而言,我国保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安联经济研究中心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新增保费将在中国产生。

  纵观中国保险科技的发展历程,开始于将科技应用到销售渠道的变革。《白皮书》将中国保险科技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起步阶段:传统保险的线上化(1997~2012年);

  第二、发展阶段:互联网保险创新潮(2014年~2016年);

  第三、重构阶段:保险中介、保险机构百花齐放阶段(2017年~至今)。

  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比如兼具口碑和销量的退货运费险、百万医疗险等。《白皮书》认为,在技术和市场的推动下,互联网保险既推动了行业竞争发展演化,也不断丰富自身内涵。

  总体来看,互联网保险从“小额简单标准化”到“灵活定制长期化”的产品特性转变、从以理财需求为主到以风险保障为主的产品导向转变、从奇葩险种的噱头式创新到场景融合服务民生的专业化创新转变,互联网保险正逐步走向科技化、专业化、理性化。

  《白皮书》认为,2017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首次同比下滑,显示传统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渠道快速、低成本地接触海量客户,从“线下”到“线上”转移的发展方式已进入瓶颈期,亟待保险科技的深度赋能。

  案例评析:鲜活呈现保险科技动态监管

  保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监管层面的鼓励、引导和规范。《白皮书》认为,科技为保险业创造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保险业借助科技力量,有望突破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而科技的应用也会以保险为本,保险创新的本源仍然是保障功能。

  《白皮书》以“奇葩险”、相互保险、百万医疗险等红极一时的保险创新为典型案例,详细梳理了产品从浮出水面到市场反响,最终触动动态监管的过程。

  案例一:“奇葩险”在赚足了大众眼球的同时,也引来沸沸扬扬的质疑之声。

  监管动作:叫停,频频发布风险提示。

  案例二:“相互保”和“京东互保”昙花一现,“水滴互助”及其他互助平台相继被监管约谈。

  监管动作:专项整治(业务资质、虚假误导宣传、警示非法建立资金池风险)。

  案例三:“百万医疗险”进入红海市场,无法续保等理赔纠纷逐渐暴露。

  监管动作:要求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避免宣传误导。

  《白皮书》指出,保险机构需准确利用新技术作为风险保障的助力,确保正确的应用科技手段,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

  生态揭示:五大生态场景下竞争格局形成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科技的本源在于寻找风险,刻画风险,能够为风险定价。近年来,行业对于场景,尤其是互联网保险场景的挖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白皮书》从“电商平台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健康险、保证保险、航旅生态”五大热门场景切入,梳理场景保险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背后的发展动能。

  以诞生于2010年的电商平台保险——退货运费险为例,用于解决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若买卖双方产生退货纠纷,保险公司则依据投保人提供的货物单号对退货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费提供相应理赔。在上线初期,退货运费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传统保险精算师与互联网电商业务部门长期的交流和博弈之后,基于电商大数据消费行为定价的退货运费险才初见雏形,中国保险市场上首次出现了运用大数据运算的动态精算模型。

  “双11”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2016年,退货运费险保费从千万级飙升至4亿元。2015年,参与主体数量从最初的1家急剧扩张,发展格局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