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变局!孙瑞哲谈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
日前,“大变局下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论坛在“助力河南服装产业——2020品牌服装直播大会”期间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做了题为《大变局下中国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与展望》的主题演讲,对今年受疫情影响的纺织行业形势做了分析,并为下一步行业发展指明方向。本报特将讲话整理发表,与业界同仁共享。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关口。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已近千万,超过全球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在百年变局的大图景下,新冠疫情无疑已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要变量。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最新《展望》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人均产出下降的经济体比例将达到18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至少60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将首次经济集体收缩。发展压力之下,一些国家为了短期利益,逆潮流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深化。全球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这些大变局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人类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一切政治经济活动的终极价值一定是为人民谋幸福。纺织服装行业,以“真”“善”“美”为价值追寻,正是这样一个为中国和世界人民谋福祉的产业。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责任与使命
纺织服装行业的责任与使命在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样的责任和使命集中体现在三大关系。
一是产品与人的关系。这本质上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的过程就是产品要素持续满足需求的过程。纺织纤维材料从用天然、仿天然到返天然、超天然的演进,背后是人类生存需求、生活需求、品质需求、发展寻求的升级。纺织品服装作为一种多元价值载体,其对功能多元、形式美观的追求,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们对“品质、品味、品行”价值探寻。随着功能、性能的提升,纺织产品在国计民生领域和重大战略领域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纺织产品是科技与时尚的深度融合,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美学。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不会逆转,纺织产品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企业构建着社会生态。在适应与构建的过程中,纺织企业与社会实现着精神与物质的交换。纺织企业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作为重要民生产品的供给主体,纺织企业持续创造着物质财富,繁荣着区域经济,带动着相关产业发展。纺织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输出者。从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到设计创新、模式创新,从基础研究、生产管理到数字经济,纺织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活力。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区域化程度高的特征,更使得纺织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纺织企业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巨大的经济体量、就业容量,高度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决定了行业企业是推进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阵地。
三是产业与国家的关系。纺织工业是产业报国和强国富民的有力承担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完备产业体系和体系化的创新能力,使得纺织工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是最有潜力率先实现强国建设的工业部门。行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民生产业,纺织工业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行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国际优质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纺织工业有力推动着相关国家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发展。行业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文化载体,行业的发展承载着当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应该讲,纺织行业的责任与使命、价值与担当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纺织行业积极作为,在保障生命健康、稳定民生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有力支持着全球疫情防控。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的落实。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成果,行业生产秩序已基本恢复,内需市场也逐步回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尽管仍然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