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成VC/PE行业分水岭 投资人预判只有30%的机构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2020年已经入夏,而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却还未走出寒冬。
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VC、PE基金在募资、投资、退出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纪录。
“这次疫情是投资和创业的分水岭,它的影响很深远。我们预计只有30%最优秀的创业者,30%最优秀的投资机构才能生存。”近日,“向前看 再出发”2020英诺创新者大会在线上举行,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给出了预判。
但同时,李竹也提到,科技创新领域项目,是疫情之中的一抹亮色。“这次疫情势必会助推新产业、新科技快速发展。目前的应对之策,不是愈加谨慎,而是更有想象力地去投资,投资于那些能够改变未来的创新。”
疫情成分水岭 科技创新系应对之策
据投中统计,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资本寒冬背景下的VC/PE募资市场再受重创,新成立的基金471支,同比下降26%,环比骤降56%。在投资方面,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1357起,同比下降37.1%;投资总额1103.67亿元,同比下降38.4%。
“天使投资下滑得更加厉害,做天使投资的机构越来越少。”李竹表示,这次疫情将给行业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短期来看,疫情之下,投资人出差、尽调多有不便。这几乎给投资行业按下了暂停键。李竹提到:“目前,只有红杉、高瓴等一批机构比较活跃,更多机构则是看得多、投的少,选择观望。”
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一批投资机构的沉寂。一些机构在几年前发起的第一只基金,可能也是最后一只基金。在募资方面,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一些企业LP为维系自身业务运转,加强现金流把控,很多出资人收紧了额度。目前,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成为主流LP。同时,LP对基金退出的DPI、投后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都有更严格的要求。投资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两个月前,英诺成立了新一期科技创新基金,募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LP对GP的要求已经今非昔比,要求提高很多。我们要更加惜出资人对我们的信任,持续学习和探索,在众多不确定性当中发现确定性,重投重管,取得足够好的回报。”李竹说道。
但李竹也提到,科技创新领域项目,是疫情之中的一抹亮色,仍然为各路资金所关注。以英诺合作的投资机构为例,很多机构进行了快速调整,加大对科技赛道的投资。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科技体现出了强大的作用。很多科研课题都是针对科技型企业,同时,很多企业在疫情中推出新产品,相对容易地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此前,英诺投资的推想科技、汇先医药、亿药科技、优艾智合、智行者科技、星速购等企业,均在疫情中拓展了自己的市场。此外,中美之间的科技脱钩,也在迫使中国建立更安全可靠的科技创新体系。芯片、物联网、航天科技、军民融合等方面,都给创业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目前,世界处于非常态之中,黑天鹅、灰犀牛接踵而至,资本市场也经历了波澜起伏。而从更广的时间坐标来看,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是走出危机的根本所在。
“这次疫情也势必会助推新产业、新科技快速发展。而应对之策,不是愈加谨慎,而是更有想象力地去投资,投资于那些能够改变未来的创新。”李竹说。
在此背景下,李竹非常看好未来十年中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及中美科技脱钩带来的供应链重构机会,都给国内科技项目带来了发展的红利期。科技创新将上升为下一个阶段的关键战略。而科创板、创业板已为此按下加速键。
过去十年,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在硅谷不断发酵,科技股引领了美股十年牛市,中国则在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未来十年,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将成为资本市场不断上升的引擎。
早期投资正迎长期红利 天使要避免率性而为
尽管处于寒冬之中,但去年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加上创业板注册制火速落地,都让VC/PE们感受到了一股暖意。李竹认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也将给早期投资带来长期红利。
27年前,李竹和清华的同学们开始第一次创业。当时,李竹想:“要是有谁能提供一笔投资该多好。”也正是这种贴近创业者的同理心,英诺天使基金完成原始积累后开始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