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人牢记党和人民重托积极履职为建设航空强国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中国航发的4名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履职尽责、共商国是,向大会交出自己一年多来的履职答卷。这些答卷中,有他们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更有他们作为航发人对建设航空强国的思考建议……
向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总经理助理、科技委副主任
加强法制保障 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科技创新作出许多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有关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讲了疫情的影响,强调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还谈了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重大部署的战略考量,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总经理助理、科技委副主任向巧深有感触地说,她对夺取“双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充满信心,“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航空航天产业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如何以法治的力量促进我国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向巧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两会,她领衔134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的议案》,得到航空航天领域代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一年来,向巧牵头课题组,对相关议案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完善,提出要形成覆盖航空航天产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从产品研制生产到使用保障等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法律制度,用法治的力量推动和保障航空航天产业自主创新,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她还建议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并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技术中心,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她还提交了关于建设国家军工博物馆的建议。
贾大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黎明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黎明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贾大风既感到成绩来之不易,又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认为,“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了不起成绩,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完成今年发展主要目标,更要发挥好制度优势,尤其要抓住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制造业表现出强大的应变速度和生产能力。如何把这种速度和能力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贾大风作了许多调研和深入思考。今年全国两会,他就行业产业发展、企业瘦身健体等方面提出7条建议。
在行业产业发展方面,他建议要加快数控加工高端设备发展、要提高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围绕拉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他建议加大航空装备制造业结算比例、加大结算频次、提高结算标准、加强资金支持,推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作为辽宁省航空产业代表,他还领衔提出支持同行业发展的有关建议,呼吁各方面支持辽宁省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产业。
单晓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
加快成果运用 增强通航产业发展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部署,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单晓明倍感振奋,“国家的创新土壤更加肥沃,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让科技工作者在学术上自由探索,在科研上心无旁骛,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单晓明已经多次对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这些建议的背后,是她从普通设计员到专职总师的成长经历,是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工作近30年的丰富实践。一年多来,单晓明又有许多新的思考研究,今年她带着进一步增强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发展活力、推动民用直升机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议,再一次走进全国两会现场。
单晓明建议加大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做好市场培育和政务服务,不断增强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发展活力。她说,“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经过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能够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为统筹推进民机适航工作,她还建议借鉴直升机研制的成熟经验,推动民用直升机及其动力装置产业发展。
栗生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黎明操作工
线上培训 加快职业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