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18 12:10 的文章

国内首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标发布 聚焦细分赛道零食行业打响进阶战

原标题:国内首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标发布 聚焦细分赛道零食行业打响进阶战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给孩子购买零食作为节日礼物再正常不过。但同时,给儿童购买零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背后,隐藏着儿童零食行业标准缺失,乃至零食可能存在的多油、多盐、多糖,缺乏营养等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难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5月17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正式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同时发布《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其中,《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是由今年2月完成上市的休闲食品品牌良品铺子起草,为我国首份专门针对儿童零食制定的标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对儿童零食的适用范围、儿童零食的产品分类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并在技术层面,详细描述了对儿童零食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真菌毒素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要求。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的出台对于中国儿童零食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积极加强对全民健康政策引导的当下,依靠《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更将有效促进我国儿童零食市场健康发展。

  儿童零食诟病多,填补行业标准空白迫在眉睫

  儿童吃零食好不好?对于很多儿童家长来说,第一印象就是不好。“都是垃圾食品”“添加剂太多”“影响正常吃饭”类似的说法不胜枚举。似乎,零食对于家长们来说,早就被打上了“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标签。

  对零食有这样刻板印象的不是个别家长。《中国青年报》此前曾对2003名受访儿童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5.0%的家长对市面上的“儿童食品”不放心,这些家长认为,“儿童食品”的主要问题是加入食品添加剂过多(61.0%),其次是夸大功效、虚假宣传(58.9%),然后是价格畸高(50.5%)。

  确实,儿童的饮食健康安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市面上的儿童零食有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在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上。如在2019年的央视3·15晚会上,河南兰考县、湖南平江县等地的多家辣条制造商被曝光,一度引起行业关注。

  此外,在零食的构成成分中,部分零食为了提升美观度、优化口感或延长保质期,会在其中添加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等化学成分,甚至可能存在非法添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的情况。对此,不少食品专业分析人士都曾指出,大量食用含有化学成分的零食可能导致儿童过度肥胖、营养结构失衡等问题。

  对此,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中就提出,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依据2012年的调研数据,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文件中指出,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对于当前国内儿童零食行业的现状,《白皮书》显示,目前的儿童零食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既有专为儿童研发的高端零食,也有高钠高脂肪的不健康零食,甚至是三无产品的“辣条”类零食。在零食品类方面,多为糖果、饼干、膨化等大众零食,与成人零食没有明显的区别,产品定义较为模糊。

国内首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标发布 聚焦细分赛道零食行业打响进阶战

  家长购买儿童零食时考虑的因素

  图片来源:《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