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5-17 16:24 的文章

中保登袁平海:政策释能、行业聚能、科技赋能

  中国网财经5月16日讯 以“金融战疫,共克时艰”为主题的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特别策划今日在线上举行,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平海现场发表演讲时指出,“资管新规”实施两年来,保险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彰显,目前管理着保险业70%的资产,规模15万亿元,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管理份额超过三分之一。保险资产管理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而政策释能、行业聚能、科技赋能将成为保险资管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中保登袁平海:政策释能、行业聚能、科技赋能

  他表示,从产业投资看,保险资金应当成为“新基建”的基石投资者和价值发现者。从地域投向看,保险资金应当重点围绕近年来国家确定的六大区域发展战略。从产品投向看,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类和投资工具持续有序拓宽,最近又新增了债转股投资计划。

  以下为部份演讲实录:

  我想就如何全面遵行宏观金融政策和监管政策,充分运用技术变革、要素变革、组织变革的最新成果,促进保险业、保险资产管理业高质量发展,分享四个方面的观察、心得与思考。

  第一个方面,关于保险业抗击疫情展现的新风采。

  当前,我们正处于大时代的风陵渡口,各个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不断显现,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纵观全球,新冠疫情、美股熔断、油价暴跌,可谓三只黑天鹅;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切割、虚拟经济债务链(杠杆链)的切割,可谓两头灰犀牛。

  回看中国金融业,金融深化和金融异化并存携行。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的同时,有效避免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卷入自我强化的资金循环,最终过度偏离实体经济并加剧虚拟资本泡沫化,显得重要而紧迫。

  相应地,保险业就面临着“灵魂三问”。第一问,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保险产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充分吸引?第二问,与其他资金来源相比,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是否提供了有效服务?第三问,与其他持牌金融机构相比,保险公司对社会公众是否善尽了责任担当?

  让我们欣慰的是,在此次抗“疫”大考中,保险业交出了有温度、有厚度、有风度的答卷。

  事实证明,保险产品是有温度的,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风险保障需求和长期储蓄需求。因为保险的底层逻辑就是“三理融合”,即以互助共济为显著特征的“商理”、以最大诚信为显著特征的“法理”,以人本扶弱为显著特征的“情理”。

  事实证明,保险资金是有厚度的,能够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民生改善的“压舱石”和“发动机”。因为保险资金天然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长”,久期长,属于长期资金;二是“稳”,追求绝对收益和稳健回报;三是“专”,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四是“配”,基于多元化方向开展大类资产配置。

  事实证明,保险公司是有风度的,能够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因为保险公司不断积淀责任文化的底色,一是市场意识强,从生存发展看,保险业没有依赖政策保护, 主要靠积极营销争取市场,从风险处置看,保险业主要靠自身力量、靠保险保障基金,消化风险事件;二是开放程度高,从对外开放看,保险业是中国加入世贸最先开放的金融领域,从对内放开看,保险业较早践行了对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投资入股保险公司实行同等待遇;三是创新激情足,从体制改革看,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率先在海外上市,为国有金融机构乃至工商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开路架桥,从业务配置看,保险机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平安集团成为发展中国家唯一入选的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

  第二个方面,关于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方向。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推动创新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载体。通过发展在长久期资金管理、绝对收益投资、另类投资等方面具有核心能力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持续提升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通过成立战略性、主动性、综合性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效打造保险资金服务国家战略的整合平台;通过强化跨市场、跨领域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有力推进行业自律管理;通过建设集交易所前中后台功能于一体的中保登,全面优化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同业的直通对接机制。

  在后疫情阶段,我们应当同时发挥好保险资金的新动能挖潜作用和新风险削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