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划重点,2020年青岛打算这么干
5月16日上午,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堂隆重开幕。市长孟凡利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原本2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孟凡利并没有原文照读,而是“敲黑板、划重点”,简明扼要地作了报告,全程只用了80多分钟。台下翻材料的刷刷声加快了节奏,代表和委员们的眼睛仔细盯紧了报告材料,手中拿笔标记的速度也快了起来——这些说出来的话,都是青岛的工作重点。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青岛市“两会”比预期晚了3个多月。“两会”姗姗来迟,攻坚奋进却正当其时。
16日市长孟凡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2019年青岛GDP增长6.5%。可见,青岛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调低经济发展指标。
作出这样的选择绝不是想当然、“拍脑袋”,而是考虑到疫情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经充分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和慎重研究的结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青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青岛将如何转变路数、改变打法,蹚出一条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根据市长划的重点,观象山用10个关键词为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01
稳住经济基本盘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经贸往来受到严重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前提。接下来仍然不能有半点松懈,必须瞄准可能的风险隐患早做准备,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报告指出,青岛将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尽快促进消费回升,多措并举稳外贸”三方面发力,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增长。
投资事关经济工作的全链条。去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列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位。报告提出,今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紧抓住投资这个关键不放松,抢抓宏观政策机遇,发挥好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企业的作用,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确保实现15%的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青岛将定期发布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在推进总投资3540亿元的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新项目。加快总投资524亿元的20个重点新基建项目建设。扩大产业投资规模,加快总投资1500亿元的100个5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30个项目竣工投产。
消费是扩内需、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今年,青岛将从供求两端深挖潜力,坚持实体店建设和加快消费模式与业态创新并重,建设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重要消费中心。精心办好“百日万店消费季”“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加快恢复和提振消费市场,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稳定增长。
作为一个外向型城市,外贸尤其是出口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措并举稳外贸,今年青岛将千方百计为企业出口和进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支持企业线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保履约、防风险,尽最大努力稳住外贸进出口并提高在全国全省的比重。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国内营销,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动出口产品开拓内销市场。建设“青岛—韩国海上高速公路”和“青岛—东盟鲜品海上快线”。
02
以底线思维落实“六保”任务
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从“六稳”到“六保”,释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号——更强调兜住底线、守好基本盘,更强调增强底线思维,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把脉定向。
2020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六稳”,就业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居民就业。2020年,青岛将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等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