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孟庆敏:加快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青岛市人大代表、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孟庆敏建议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加快推进中药科研立项和技术创新、强化资源整合、示范引领作用,引进人才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加速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推动青岛中药制造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做大,提升规模集聚力和品牌效应。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岛迎来了逐梦、筑梦的关键一年。
5月15日-18日,乘势而为的青岛,迎来2020年市两会,凤凰网在青岛通过短视频、图文、漫画、专题、定制策划等形式,与你一同见证青岛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和2020年的重点计划。
青岛市人大代表、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孟庆敏
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健康青岛建设需要中医药积极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的举办,让青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正当其时。对此,青岛市人大代表、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孟庆敏建议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加快推进中药科研立项和技术创新、强化资源整合、示范引领作用,引进人才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加速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推动青岛中药制造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做大,提升规模集聚力和品牌效应。具体如下:
1、加快“规划”制定,推进中药科研立项和技术创新。在《国家中医药法》实施的大背景下,在《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政策指引下,制定《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发展规划》,将青岛市中药发展作为重要内容;鼓励工业制造业(青岛国风药业等企业)、省市相关高等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资源互补,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中药新药发现、制剂、安全性评价等瓶颈问题,研发一批创新中药;加强技术和资金扶持,重点打造“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高”的国家级“大品种”,鼓励相关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奖项;支持相关企业在中药产品有效成分分析、作用机制研究、质量标准提升、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优势治疗领域和临床特色定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大力扶持以生产企业为主导,鼓励产学研联合,推动国家“经典名方”研发上市进程,引擎增速,打造新的行业增长点。
2、发挥中药制造业优势,强化资源整合、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青岛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实践中,全方位提升青岛市中药制造的技术、装备水平,提振青岛市中药制造在青岛现代制造业中地位,扩展青岛“智”造范围、丰富青岛品牌家族内涵,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跨越赶超,从而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造提升现有企业,提高药品生产质量标准;支持中药制造企业实现现代中药智能制造的装备创新,引导相关企业在中药制造的提取、浓缩、分离、制剂等环节,推进新技术应用,改造传统设备,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应用;鼓励实现企业智能制造与医院制剂再加工对接;鼓励实现智能制造与现代化研究对接,实现具有“绿色化、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中药智能制造,提升中药企业制造技术水平。
3、树立“平台思维”,引进人才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职业工人和领军人才。加大产业领军团队培育和引进力度,遴选一批予以专项扶持,对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领军型医药企业管理人才。鼓励医药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和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让人才与原有优势资源重新优化组合,创造出新的活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