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6-12 15:17 的文章

智能升级 行业整合 宁波健身行业出现新趋势

甬城街头新出现的24小时智能健身房。(林海摄)

  前不久,宁波出现了第一家24小时智能健身房,引起各方关注。自去年年初“美日健身东家易主”事件发生后,宁波健身行业经过一番“洗牌”,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趋势:智能化升级与模式创新,逐渐成为当下宁波健身行业的新热点。

  智能健身:

  体育爱好者的新选择

  健身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过去,依靠几台跑步机、几组哑铃和杠铃、几套组合健身器械、几辆动感单车、几张瑜伽垫,再招几名健身教练,就可以撑起一家健身房。“会员卡+私教费”,成为传统健身房最核心的盈利模式;房租、水电、人员工资,则是传统健身房最主要的经营成本。随着房租和人员工资的不断上涨,传统健身房遭遇了盈利模式单一的困境,而依靠“地推”渠道狂发会员卡的“野蛮生长”模式,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

  前些年,宁波健身行业多次出现“门店关门、老板跑路”的事件。2013年下半年,宁波在3个月内接连发生3起健身房老板“跑路”事件,在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这些健身机构往往以低价倾销会员年卡的方式吸引市民,在经营压力之下,有些机构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老板不得不关门“跑路”,有的甚至卷走了会员的钱、拖欠了员工工资而“人间蒸发”。怎样的健身房经营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各地健身行业的经营者都在苦苦思索。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向各个行业的渗透,健身行业也逐渐出现了“智能健身”的新模式。以位于青林湾商圈的一家24小时智能健身房为例,健身爱好者来到大门口,只要扫二维码下载一个APP进行注册,就可以打开门禁进入健身房,或在跑步机上跑步,或在其他器械上锻炼。这类智能健身房以“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为主题口号,各个细节尽显智能优势:在跑步机上跑步,距离、时长、平均速度、卡路里消耗等数据,很快就能在APP上查看。“很明显,这种贴近住宅小区的健身房经营模式,节省了人员成本,是健身行业未来可以选择的一个发展方向。”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除了利用健身房内的器械进行自助式健身,这类“24小时智能健身房”还有另外一种“健身私教区”可供选择。“健身私教区”有几位教练,会员在办好月卡后,如果需要针对性的健身指导,可以在私教区约上一位专业教练。“从今年1月26日开业以来,已有700多人办理了会员卡。”青林湾商圈这家24小时智能健身房的店长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悉,这个品牌的24小时智能健身房目前已经在我市开出了6家门店。用户第一次下载APP注册后,在24小时之内可以进店免费体验。之后,可以选择办理99元的月卡、279元的季卡和999元的年卡。目前,大部分会员选择的是99元的月卡。

  行业整合:

  模式创新待破题

  传统健身房近些年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方面,群众健身会选择大众化的广场舞、太极拳、健步走等简单易行、上手快的锻炼方式,不太会去考虑健身房里的器械、健美操等西方式的体育锻炼,因此健身房在中国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小众化的健身行业细分品种;另一方面,由于经营模式单一,健身房缺少和相关行业的联动和渗透,经营压力日渐沉重。“在宁波健身市场,会员的年卡收费普遍在1300元至1500元之间,如果按每周锻炼3次计算,每次的费用不到10元,比社区浴室的客单价还要低,所以经营者往往难以应付场租、水电及人员等支出。”宁波市健身健美协会的资深人士柴恩全表示。据他了解,近年来宁波的健身俱乐部普遍感觉经营压力较大,一些俱乐部为了揽客,不得不压低会员卡的价格,导致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生态发展十分不利。

  曾在国外进修的健身行业培训讲师邱圣弘介绍,国外健身俱乐部一般有三种经营模式:会员卡+私教、工作室、全面锻炼(英文名CrossFit)。在国内最常见的是“会员卡+私教”模式,俱乐部只注重经营业绩而忽视了教练自身素质的提高,短期行为比较明显。而“工作室”和“全面锻炼”两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值得国内的健身俱乐部借鉴。特别是“全面锻炼”模式,不需要跑步机等健身器械,只要一些简单的徒手器具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适合有一定训练基础的健身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