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中国应抓住机遇补好短板 六大行业值得投资者关注
原标题:连平:中国应抓住机遇补好短板 六大行业值得投资者关注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2020年世界及中国经济走势如何?疫情影响下该如何投资?外资准入门槛降低会带来哪些影响?新华网记者深度对话新湖财富集团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
加盟新湖发挥专长提高财富管理专业化水平
2020年3月,连平加盟新湖财富旗下植信投资,任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从事第三方高端综合金融服务的私人银行业务。此前,他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同时还兼任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等社会职位。
据其透露,之所以选择加入新湖财富,一方面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便长期从事经济金融研究工作,在宏观经济与政策、外汇汇率与离岸金融、银行战略与转型等领域形成了专长,积累了市场研究和政策研究经验,仍可以继续发挥其专长,为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社会财富积累,财富管理行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他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这既体现在各项统计数据上,也能直观的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与国民收入整体水平提升同步实现的是居民收入的大幅扩张,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消费需求层次升级,恩格尔系数持续八年下降,2018年起中国被联合国定义为“富足”国家。据统计,2019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约达200亿。其中,中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增长尤为瞩目。2018年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197万人,共持有可投资金额高达61万亿,占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约为32%。以收入为衡量口径,我国约有5亿-7亿人口落入世界银行中等收入群体标准间,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中等收入水平群体。
有效地开发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及投资潜力,有助于调节社会资源再分配,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质量提升形成强有力的长效支撑,财富管理行业将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合理引导居民可投资资产的配置,有助于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更好地保障民生。
在他看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至今仍是朝阳金融行业。然而,与中高净值人群大幅增长、财富管理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不相称的是,投资者教育及专业咨询服务却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财富管理领域的专业研究不成体系、专业信息供需失衡。
尽管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大都设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也涉足财富管理业务,但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等领域。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这方面几乎是个空白。相比银行业市场和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市场的整体研究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不相称的。投入资源,提升专业研究水平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当务之急。
这些思考和认识使连平萌生了从事财富管理专业研究的想法。无独有偶,中植企业集团高层和新湖财富集团高层一直以来具有这样的战略意图。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植信投资研究院应运而生。
连平希望借助加入新湖财富的契机,形成学有专长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为投资者及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业务发展、行业规范、风险管理以及监管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我国私人银行发展空间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的资产配置和私人银行服务?
“私人银行是财富管理业务中核心和高端的构成部分。目前,我国私人银行正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连平说。
一方面,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人均收入和家庭财富的显著增长催生了围绕财富保值的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扩张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内在动力。国际经验表明,在金融市场发达、私人银行成熟的国家,储蓄占资产配置的比例较低,储蓄占GDP的比例约为20%,而我国居民的储蓄比例虽然在08年之后保持下降的总趋势,现今仍然占有46%的高水平,预示了财富管理强劲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