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6-10 12:09 的文章

永安研究丨PTA专题报告

  在前期的研报中我们提出,PTA的价格由几大部分组成,即原油价格、石脑油裂解价差、PX价差和PTA加工费。若打个比方,则这四大要素类似于四个弹簧,而拉力在于下游聚酯需求,若聚酯端进入景气周期则拉力较大,弹簧拉升;而若聚酯端进入衰退周期,则拉力减弱,弹簧收缩。若单从这一方面难以解释弹簧与弹簧之间伸缩幅度的问题,因此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我们对上中下游每个行业的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各个行业在长周期维度下利润情况的演变并以此来解释为何四个弹簧以及下游聚酯、织造在价格形成机制中会带来如此大的差别。

永安研究丨PTA专题报告

  一、织造: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常多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它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卖者和买者对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均不能控制。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由于买卖双方对价格都无影响力,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的任何提价或降价行为都会招致对本企业产品需求的骤减或利润的不必要流失。因此,产品价格只能随供求关系而定。

  首先,在织造市场中,其原料主要为涤纶丝。涤纶丝的来源主要来自聚酯工厂和加弹工厂,聚酯工厂主要销售FDY(全拉伸丝)为主,其POY(预取向丝)一般销售给下游的加弹工厂,也有部分聚酯工厂配备了加弹设备,自己生产DTY(拉伸变形丝),如盛虹、恒力等聚酯大厂,一般都配备一定的加弹能力。而在织造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类工厂:一、喷水、喷气工厂;二、经编工厂;三、圆机、剑杆机为主的工厂。从编织工艺来讲,织造主要分为针织和梭织两个部分(详情见PTA8月11日的调研报告),而经编机、圆机等属于针织品。喷水、喷气机属于梭织。这些工厂面临的上游即聚酯工厂和加弹工厂,其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是价格的接受者。从实际的交易中可以看到,聚酯工厂对于涤纶长丝的价格具有较大的主动权,且一般是以现款现货,款到发货的形式销售。

  其次,对于织造工厂来说,大部分以家庭作坊为主。织机台数以20-100台不等,大一点的工厂有200-300左右的规模。其对于上游聚酯工厂来说,仍处于较弱的态势。如按喷水织机8万一台的投资额算,其机器设备投资额在100-1000w不等,相对门槛较低。

  再次,在布匹中,织造工艺的不同会对布匹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由于下游需求的趋同性,布与布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的比例较高(差别化的布匹除外,大路货一般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除了前文所述的梭织布与针织布之间差别较大,其余布匹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综上来看,织造行业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2.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供需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其对于价格的弹性几乎为零。如下图,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PE,代表当市场处于供需均衡时,市场价格为PE,厂商只能接受此价格。

永安研究丨PTA专题报告

  3.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特点

  ①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

  ③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

  在分析聚酯产业链中游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前,先引入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概念: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外在不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使个别厂商的单位产量减少和成本增加。如果厂商数量增加从而整个行业的产量增加使得单个厂商的成本增加,则称该行业存在着外在不经济。

  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受到外部生产要素的影响,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一般存在三种情形:成本不变型、成本上升型和成本下降型。织造行业在行业发展中,慢慢形成了几大织造基地:海宁经编基地、长兴喷水基地、盛泽喷水基地、常熟经编基地、绍兴园机、太仓加弹等。织造基地的形成会使得土地、人工以及资本要素的集中,并降低运输及销售成本。因此织造行业更偏向于成本下降型。

  成本下降型行业长期均衡模型分析:

永安研究丨PTA专题报告

  因此对于织造行业来讲,其长期供应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图中的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