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3-14 17:44 的文章

医药业疫情报告①行业现金流紧张,线上模式迎

一、短期看,疫情对行业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1、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受限

我们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为疫情防控生产医药产品企业(被征用企业),第二类是防控药品研发相关企业,第三类是普通医药生产企业。三类企业受疫情影响详细情况如下:

(1)被征用企业:此类企业政府全力保障复产,并积极协调上游供应链复产和员工返工。目前生产可能以非常规或毛利贡献低疫情防控产品为主,后续结算或者利润补偿尚未有明确政策,估计更多的是税收减免或者财政补助,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履行社会责任。另外,目前生产物资一部分满足临床医疗所需,另一部分作为战略物资储备。上述储备物资如疫情结束后还有剩余,扣除正常的动态储备,其余的要抓紧开展多渠道处理。。

(2)疫情防控药品研发相关企业:特殊时期,只要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在研药品,均有绿色通道可快速申报上市,相关医药企业都积极开展注册申报。

(3)其他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此类企业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最大,原因如下:一是员工外地返工困难以及返回工作地后必须采取14天隔离政策;二是口罩及原辅包等物资库存不足导致无法全面复工;三是产品物流配送受阻导致补货和出货困难;最后是医药商业企业回款周期拉长,尽管银行有对防疫物品采购的特殊贷款通道和政策,但对于与疫情相关性不高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来说现金流会相对紧张。

2、医药行业生产流通资金面压力明显,业务受到显著影响

医药行业的药品生产、研发、流通等互相依赖,环环相扣,作为医药行业中枢神经的医药流通企业受影响最大。疫情后国药控股及各地医药商业龙头承担了疫情物资的物流和采购的重要工作,医药商业企业回款周期受疫情影响延长,因疫情药品采购付款都是由医药商业企业先行支付,此举必然压缩其现金流,导致拖延其对上游生产企业的付款,最终传导效应将导致整个医药行业现金流紧张。

此外,医药行业各类企业受疫情影响业务量也出现显著缩减。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针对18个省市120家医药生产、物流及商业企业的调研数据,有将近一半的企业业务量减少30%以上,有接近85%的企业业务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医药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最为明显,生产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

3、医药产品物流逐步恢复,上下游复工将带动供应链正常运转

本次疫情对医药物流配送最大的挑战是个人医药器械类货品的配送需求短期内暴增:医用口罩、个人体温计、抗流感病毒类药品的网络订购订单急剧增加,但无车可调、无人可送,尤其是各地乡镇终端的最后一公里。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2月底的调研数据,2月13日前复工的医药企业达到70%,8%左右的企业已在二月中下旬复工,13.33%企业预计在3月复工。

4、医药企业产品销售模式将发生转变

此次疫情期间,诸多重灾区三甲医院均发出通知要求杜绝所有医药公司以电话拜访、微信会议、电话会议等形式打扰医务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医院更是早已暂停接待线下拜访。

考虑到近期上市的新产品以及新近纳入医保目录的产品,需要高频率的医生拜访和临床学术活动支持以推动进院和临床使用。而由于疫情防控大量学术推广工作转向线上运行,这对销售能力较弱的创新药企可谓一大挑战,这类产品销售如不积极准备新的应对营销方案,其2020年的市场表现将受较大影响。

5、抗击疫情相关产品市场出现显著扩容

此次国家医保局一系列举措对未来相关传染病预防、应急、治疗药物、疗法获批及医保支付传递了积极信号,该类产品未来的注册准入将更为顺畅,相关产品市场也将出现较大规模的扩容。

首先,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医疗防护用品、消杀用品、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五大类100多个品种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图机、CRP、消毒产品线、雾化器、血氧仪、口罩、手套、鼻喷雾等产品需求量猛涨,预计相关产业链产业将在短期内迎来繁荣发展。

其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推荐的抗病毒用药为以往临床经验证明有效或实验证明对冠状病毒有一定抑制性的药物及其相关辅助药物,可预见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中,抗病毒药物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症状药物、免疫增强药物市场被疫情防控需求拉动,增长将高于之前市场预期,部分中成药,特别是针对寒湿郁肺、疫毒闭肺、脾胃气虚类的中成药或饮片,预期也将有出色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