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19-06-06 01:22 的文章

席卷互联网行业的快闪店,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

快闪店俗称Pop-up shop或temporary store,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商业发达的地区设置的临时性铺位,企业会在一段限定时间之内推广自家的品牌,并抓住一些季节性的消费者。这种形式最早于2002年的圣诞节出现于伦敦,从2015年起在中国市场上以每年超出100%的复合率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快闪店数量将超过3000家。

不过早期的快闪店一般都是小众的奢侈品牌在做,然而在近两年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且涉及电商、娱乐、社交、餐饮等多个领域。看上去,快闪店颇有一种让整个互联网都为之“疯狂”的架势。

那么,快闪店目前在中国发展到了何种阶段?又是怎样的“魅力”让整个互联网都要“跟风”搞快闪店?这种延续了“快闪”艺术的模式又能否在未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呢?

一、曾经是奢侈品专属,如今被互联网企业“玩坏了”

虽说最早的快闪店出现于2002年,但其发酵却是因为日本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于2004年开设的Comme des Garçons快闪店。通过这种形式,Comme des Garçons实现了30%~40%的业绩增长,“快闪店”也开始流行于奢侈品行业。从爱马仕到YSL圣罗兰再到香奈儿,都可见到快闪店的身影。

席卷互联网行业的快闪店,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

奢侈品牌搞快闪店大都是为了展示新品,或是处理之前滞销的商品。不过在近两年,中国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搞起了快闪店,多是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且涉及领域颇为广泛。

2017年4月,由饿了么和网易联手打造的为期4天的“丧茶”主题快闪店出现在上海普陀区,其轰动效应堪比之前的“喜茶”,门前时常大排长龙。该店紧贴“丧文化”进行营销,售卖“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加油啊你是最胖的”红茶拿铁等“个性”鲜明的产品,将“丧文化”在营销推广中运用的得心应手。

席卷互联网行业的快闪店,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

同年10月,饿了么又与知乎联手在北京开了家只存在3天的快闪餐厅“知食堂”,设置了“味觉实验室”、“嗅觉交响曲”等4大主题体验店,售卖“芝士就是力量”等同样“个性”鲜明的食物。

2017年7月,QQ音乐快闪店“不断电能量站”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正式开业。其外形是一个长10米、高3米的“录音机”,只看这个造型就新鲜到能吸引大批人驻足了。

席卷互联网行业的快闪店,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

在内容上,QQ音乐将虚拟产品和增值服务实体化,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有由资深乐迷淘到的绝版音箱组成的“音箱墙”,依据QQ音乐APP播放器原型设立的4个独立音乐试听间,并邀请到鹿晗、李宇春、林肯公园等众多明星来制造热点,这些精巧的设计都能极大程度地调动起用户的兴趣,让用户在线上的积累释放于线下。

2018年2月,“春节照常买”天猫快闪店联合多个知名品牌在杭州亮相。天猫在线下融入了线上购物体验与智能互动的“黑科技”,顾客在天猫旗舰店下单即可享受极速达的闪购服务,也可以在快闪店提货。同年的“六一”儿童节,天猫在北京开设了一家快闪超市,以20年前的物价出售搪瓷杯、老冰棍、黑白电视机等承载着“童年回忆”的货物,还请到了“金龟子”当“店长”,大打了一把“情怀牌”。

席卷互联网行业的快闪店,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

从快闪店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形式已经由奢侈且小众转向被知名度高、规模大的互联网企业所青睐。国外的Facebook、亚马逊,中国的腾讯、网易、阿里,无不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而这些企业都在尝试快闪店模式,其中涉及社交、音乐、电商、外卖等诸多领域。研究这些快闪店所具备的优势,或许就能够明白这种模式的魅力所在。

在人们日益忙碌,注意力被切割成若干份的当下,想迅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新鲜”是十分有效的元素。虽然“快闪”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将这种行为延伸至商业层面的“快闪店”却着实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