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1-28 11:01 的文章

房企勇立多元化转型升级潮头

  进入2019年,房企布局多元化业态,涉足多元产业、多种经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元化业务究竟是否为房企转型的“灵丹妙药”,业界并无统一答案。有观点认为,房企多元化布局像是在赶时髦、追潮流,“雷声”很大,但到最后新业务的体量远远赶不上房地产业务规模。

  事实上,不论多元化布局业务进展如何,这些企业的营收仍然依靠的是房地产开发,业界也没有忘掉它们“房企”的名号。真要把多元化业务转变为新增长引擎,房企还有哪些路要走?

  结合时势发掘新机会

  12月19日,时代邻里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意味着时代中国完成了物业板块拆分上市。

  由于物业管理和服务属于地产的上下游业务组成部分,因此也成为多数房企多元化布局的首选路径。但也有房企瞄准新趋势,结合时势寻找着新的机会。

  例如在科技领域,碧桂园瞄准智能建造入局机器人行业,希望通过建筑机器人解决部分高风险岗位;恒大选择入局新能源汽车,最新的车型预计将在不久后亮相。

  而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越来越近,冰雪产业持续升温,有房企选择将“地产”与“冰雪”进行结合布局文旅。典型的如万科和融创。

  万科多年前在吉林打造了松花湖度假区,以冰雪运动为主线并引入相关赛事,同时也开发冰雪度假地产推出公寓产品,此后万科还专门组建冰雪事业部;年中开业的广州融创雪世界以7.5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成为华南地区目前的室内滑雪场之最,可同时容纳3000名游客进行冰雪活动。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借冬奥会势头发展冰雪文旅产业,房企在资金、商业配套等方面的支持都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综合性运营,虽然前期投入大、项目周期长,但后期通过精细化运营,可在门票、游乐项目、IP周边等多方面实现持续性受益。但目前布局冰雪产业经验范本不多,未来随着冰雪产业热度上升,竞争压力也会加大。

  危机感促使“收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仍有两位数的增幅,有观点认为,这预示着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韧性,但今年以来新开工面积增速保持低位,办公类库存不降反升,一系列现象都显示楼市依旧处于下行阶段。

  市场的形势变化令“多元化”也成为一些房企的救命稻草。其实在前几年楼市一片大好的局势下,已经有不少房企出于未雨绸缪,或寻找新增长极的目的,开启了多元化布局。

  不过,相比前几年的“大撒网”方法,如今多元化出现了一种“收敛”的趋势。

  “恒大的多元化发展布局已经宣告正式完成,今后五年不会再涉足其他更大的产业”,今年3月,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2018年报业绩会上所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过去9年,恒大曾在粮油、乳业、矿泉水、金融等方面进行探索。但多名恒大高管在公开场合也曾表示,一些新业务产业体量并不高,与恒大房地产开发数千亿元的年销售额规模不匹配,若想找新的增长极,必须寻一个与房地产开发产值能匹配的领域,这也成为恒大入局新能源汽车的动因之一。

  与恒大在相同数量级的碧桂园,在宣布入局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之后,如今没有公开宣称入局其他行业的迹象。万科的主要策略变成收敛聚焦,不断巩固和提升基本盘。另外有部分仍在探索中的多元化业务持续亏损或难以找到盈利模式,对企业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企业选择剥离或者停止经营这部分业务。

  不会“告别”房地产

  房企多元化业务如何盈利是一个关键问题。

  以恒大新能源汽车为例,由于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周期较长,恒大依靠大量投资和收并购快速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多元化业务除了部分源于融资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外,有相当比例需依靠房企自有资金,这也让恒大的房地产开发营收变得至关重要。公开资料显示,恒大各级层面从未说过类似“告别”房地产的话,而是强调“以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

  下半年以来,恒大“全员营销”策略令销售额猛涨,其中9月和10月单月销售额分别达到惊人的831.1亿元和903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70%。不过这波营销属于“以价换量”的策略,目前恒大2019年具体利润究竟如何,需要等待2019年财报披露。

  也有房企公开宣布要做好“房地产主业”,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在多变的市场形势下,全力做好主业地产开发才是重点,一方面国内城镇化进程仍在继续,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规模仍将维持,另一方面国内各区域、城市间房地产发展仍不均衡,部分城市仍然具备发展潜力。

  南方日报记者 葛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