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2-21 14:57 的文章

厦门生态系统生产价值1994.18亿元 相当于当年GD

  我市创造性设计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实现自主核算,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图为厦门生态美景。(本报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黄璜 通讯员 郑晓冬 刘尹 高艳妮)昨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报告(2018年)》(以下简称“白皮书”)。经核算,2018年,我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1994.1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41.62%,相比2015年增加了791.17亿元。2018年我市地均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1.17亿元/k㎡,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0.46亿元/k㎡,增加幅度约为64.79%。

  这是我市第二次发布“白皮书”,但同时也是我市创造性设计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之后,首次发布核算成果。其意义,不仅是为无形的生态核算出有形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具有厦门特色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沿海样板”已经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业务化核算能力,能够更准确、更高效、更及时地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可评价、可考核的量化依据,标志着我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取得又一突出成果。

  那么,我市在构建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沿海样板”过程中究竟攻克了哪些难题?业务化核算的优势在哪里?核算成果应用将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亮点1

   攻克“理论难关”

   率先全国确立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八大原则”

  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是摸清生态环境“家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工作赋予我市的试点改革任务。自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坚持对标国际标准、扎实推进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工作。在中国工程院全程指导下,6位“两院”院士领衔专家顾问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历经两年的不懈探索,2018年11月,第一份“白皮书”顺利出炉,对2015年我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进行了核算。

  这一份“白皮书”标志着我市率先全国构建起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基础理论框架,明确核算科目筛选的八大原则(即生物生产性原则、人类收益性原则、经济稀缺性原则、保护成效性原则、实物度量性原则、实际发生性原则、数据可获性原则、非危害性原则),为其他地区建立统一、规范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科目提供了标尺,构筑了核算边界,为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市对核算指标体系进行了固化,结合厦门海湾城市的区域特色,形成了6个功能类别12个一级科目和19个二级科目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创新建立起既具有厦门特色又可以普遍推广适用的“沿海样板”指标体系。

  亮点2

   攻克“技术难关”

   率先全国形成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能力

  2018年11月发布的“白皮书”,其核算体系是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主导的,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无法由本地业务部门自主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核算工作开展,如果无法科学高效地获取核算结果,实现“可复制、可比较、可应用”,那么这项工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将无法完整体现。为此,我市邀请专家、组建课题组,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创造性地设计了厦门特色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形成了本地可以自主完成的业务化核算能力。

  市生态环境局和课题组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经过深入全面的数据搜集,精确的演算和论证,形成了科学的业务化统计核算模型,在尽量简化数据搜集和核算操作难度的基础上,编制《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技术导则》和核算工作手册,使得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这一项掌握在专业核算人员手上的“高冷”技术,成为政府各相关业务部门可自主操作的工具。

  与此同时,我市借鉴GDP核算经验和做法,创新设计由8个业务部门填报的15张数据表单,并建立起核算软件平台,各行业部门可以通过平台自行录入数据,自动生成核算结果,畅通核算工作的数据来源、收集、审核、交换,切实提升核算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全要素、本地化、业务化、便捷化核算,率先全国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