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已现深圳民营企业生存和融资现状调查
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到314.3497万家,占比达到97.66%;私营企业195.3459万家,私营企业在全市企业总量中占比达96.29%;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约240户、企业150户,创业密度全国第一……在深圳这座“创新之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的繁荣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然而近两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债券违约等影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下降,民企遭遇融资“寒冬”。在深圳也不例外,即使是大型上市民企,也有部分出现流动性紧张。
除了资金困难,对民营企业来说更艰难的,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换挡和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如何破解转型发展的难题。
自去年以来,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和融资问题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吹响支持民企的“集结号”:央行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设立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和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银保监会推进民企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多地政府成立或联合推动相关机构成立民企纾困发展基金……
频吹的政策暖风民营企业感受到了吗?他们的生存和融资现状如何?转型发展问题是否找到了答案?日前,《金融时报》记者走进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深圳市本地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采访。
“注入的是‘资金’更是‘信心’”
“去年企业授信额度有所下降,并且利率上浮。”“因为企业资金不足,很多订单无法继续承接。”在调研中,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谈起了去年的困境。
得润电子成立于1989年,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板块为家电及消费类电子、汽车电气系统、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模块。
得润电子是保时捷、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等公司的指定供应商,以及海尔、格力、TCL、创维、美的、联想、华为等大型集团的上游供应商。近3年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求迫在眉睫,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贸易摩擦等背景下,企业面临融资难等问题。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陆电子。“上市之前主要从事电力自动化产品及电工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即智能电网业务),上市之后通过一系列并购以及新投资,切入新能源业务领域。受企业新投项目占用资金流的影响,一度出现资金链紧张问题。”科陆电子总裁刘标说。
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共同召开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座谈会上得润电子董事长邱建民就当前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发言。
详尽了解情况后,中信银行总行当即要求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对接企业,深入调研,制定支持方案。当天,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便对企业开展了调研和走访,根据企业日常经营和境外子公司运营情况,定制了满足其资金需求的综合授信方案,并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上,提高授信审查审批效率,在两周内完成了审批。
目前,得润电子获得了5亿元集团综合授信,其母公司深圳市得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了约2亿元融资资金,满足了企业的阶段性融资需求,极大地缓解了经营压力。
获得授信后,得润电子加快了新能源车载充电机业务生产线拓展,赢得了保时捷、宝马、大众、标致雪铁龙等全球高端品牌订单,成为豪华汽车细分市场的核心供应商,其新能源车载充电产品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信银行业务总监、深圳分行行长芦苇介绍说,深圳市场很活跃,经济有热度。但去年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信用债紧缩,造成流动性收紧,陷入困境。中信银行全力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出了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的14条措施。目前看来,措施推出后收效显著。
“银行并非只能‘锦上添花’,我们对遇到困难的企业支持的逻辑是,看主营业务发展情况、实际控制人行事风格、企业负债与资产的匹配关系、企业长短期现金流变化趋势、国家行业政策等角度,进行多维度考量分析,给予有成长性、值得救的企业一些实质性帮扶措施。我们不仅仅是为企业注入了‘资金’,更是注入了‘信心’。”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风险总监严俊表示。
邱建民对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信银行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我们震撼。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伸出援手,我和我身边的企业家都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