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1-24 11:21 的文章

辽宁装备: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前9月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逆势上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辽宁装备: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11月13日,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旁的一个小院内,工人们正在为4台精密磨床进行装配。“这批产品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非标’机床,配内置机器人,可自动抓取、加工、传送,其控制系统、流程设计均为自主研发。”沈阳海默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滨话里透着自豪。

  在全球机床行业处于低迷之时,坚持自主研发的海默数控,人均产值超过百万元,销售收入节节攀升,成为领域内的一抹亮色。

  “海默”,只是辽宁装备逆势前行的缩影。

  今年1月至9月,装备制造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省工业的29.7%。其中,9月单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达历史较高水平。

  装备制造,工业之基,振兴之脊。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既是辽宁的优势所在,亦是潜力所在。近年来,我省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动能转换、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辽宁装备正在变得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更有特色。

  在“加与减”中调优产业结构

  在辽宁历史的河床上,无论时间怎样冲刷,“共和国装备部”始终都是耀眼标签。

  从全国第一台镗床、第一台蒸汽机车到如今的水下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燃气轮机、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30万吨油轮、68吨自卸货车……众多大国重器、众多“中国第一”,都诞生于辽宁。辽宁装备,拥有国家划定装备制造业全部大类行业,小类产品中近三成居全国前列,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不可替代。

  然而,随着全球市场之变,“辽宁装备”也同此凉热,一度在“L”型曲线底部滑行。

  如何破冰?我省深刻反思:外部环境只是“表”,产业不强才是“里”。

  优化结构是适应生产要素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由低向高。按市场规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撕下“大路货”标签,显示出辽宁迈向中高端的决心。

  《辽宁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引领性文件接连出台,进一步明确辽宁装备将重点发展航空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成套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装备等八大领域。

  改旧向新。升级传统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水平。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4.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便是中坚力量。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放眼如今的辽宁装备,不再只是国企“大块头”领跑的天下,咬住“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占比也不断提升,并逐步成为主力军。今年前10个月,我省规上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其中不乏装备制造行业中的矫健身影。特别是在高端医疗装备、IC装备等增速较快的行业中,民企占比已超过半壁江山。

  众人拾柴之下,整个行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在“破与立”中点燃创新引擎

  真正决定企业和行业前途命运的,是面向市场、盯住前沿,进行技术创新。

  初冬的辽阳,早晨6点,曙光微露,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项目设计主管孟宪超的微信传来一条信息:“已发”,他马上起身赶到办公室。

  此时世界另一端的加拿大已然夜色深沉,刚辛苦了一天的外国队友,将初稿完成发到了他的平台。

  辽阳、沈阳、加拿大三地建立创新中心,“太阳不落”式研发设计,已成为“三三”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三三”是全球唯一能够独立研发、设计、制造全部五大类盾构机的企业,产品遍布五大洲。

  装备制造作为辽宁科技攻坚的主战场,是创新活动和高端要素的重要载体,骨干企业则是“排头兵”。目前,我省装备行业拥有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68个。以“三三”牵头的省掘进装备、东软医疗牵头的省高端医疗装备等创新中心,使所处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跨越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之间的“达尔文之海”,创新平台至关重要。

  4月25日,中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在沈阳成功注册。以此为平台,全国该领域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将成为我省航空航天产业智库,辽宁企业将跻身“国家级”技术团队之中。

  向创新要发展、要成果,年初以来,好消息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