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1-15 14:31 的文章

人狗矛盾何时休矣?

  2019年11月7日,宜昌市城区《养犬令》开展征集意见,这被网友称为宜昌史上最严的《养犬令》,其中对养犬区域、范围、数量、种类等作出了明确。针对养犬人义务和责任,同时也作出了规定,如大型犬出户必须带嘴套、携证带犬、犬只死亡由养犬人送至无害化处理厂处理等。甚至对携犬出行的时间也进行了细化,征集稿中提到,每年3月至10月,每日6时至9时,11时至14时,16时至23时。11月至次年2月,每日6时至9时,11时至14时,16时至22时,禁止大型犬出行,可谓是“细化到了毛孔里”,而大众对《养犬令》的出台也翘首以盼。

  近年来,随着养宠风潮,宠物行业蓬勃发展,人与狗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惹人深思。

  根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42亿元,2015-2109年市场规模翻了2倍多,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我国家庭宠物拥有率为17%,户均养宠物数为0.2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宠物拥有率,还是非常低,未来我国宠物数量进一步增加。宠物产业高速发展,与之相对的是,关于宠物饲养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恶性伤人事件占比也随之抬头。

  人与狗矛盾的背后,不是人与狗的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养宠人的公民素养和科学养犬意识问题。

  每个家庭养犬初衷、目的不同,养犬态度、养犬行为也不同。有的把它当成家庭的一份子,有的只是随大流,图个新鲜、排场,需要时把玩几次,不需要时自生自灭,犬只随着环境变化变得敏感和具有攻击性。

  人与狗矛盾的出现,有环境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一、热情不是热爱,没有养犬素养,没有科学的养犬知识储备,只是单纯的被宠物外表吸引,养犬便只是“玩玩”了。

  养犬人应加强自身素养。在准备养犬前,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养犬,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时间去照顾,是否有精力去教育和陪伴。科学研究表明,1.5万年前人类将狼驯化为狗,犬类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但它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天性和生活习性。作为养犬人应主动了解、学习,建立一套科学养犬知识体系。学习如何防止犬只失控,失控后如何避免伤人,如何使失控犬只冷静下来,被犬只咬伤后如何处理,如何在发生意外时控制场面等相关知识。

  在专业宠物机构购买。现阶段养犬人的犬只来源五花八门,不免有极大隐患。如犬只是否携带疾病,是否经过检疫,是否有伤人史,是否是禁养品种。面对容易忽视的隐患,相信大部分养犬人只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专业机构购买犬只,一般都会进行简单说明和培训,让养犬人对养犬行为有初步的科学认知。其二,正规机构出售的犬只,都会接种疫苗。其三,证照齐全,较大可能避免“踩雷”。

  对犬只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狗狗和“熊孩子”一样,也需要“家长”。进行必要的早期训练,熟悉养犬人的口令和气味,对养犬人产生亲近感。

  二、养犬人本身的公民素养应提高。许多纠纷中多由于养犬者言语不当以及养犬人过分拔高自身权益所致。

  提倡“文明养犬”。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妨碍公共管理秩序,携证出户,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人牵引,避让行人。同时,外出活动应携带清洁工具,为犬只带嘴套,收紧犬绳,贴身牵引。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遇事不争,依法办事,做个有思想、有道德、有良知的好市民。国内的养宠文化相比发达国家还有所差距,形成正确的养宠思想,营造向上的社会风气,应从自身做起形成合力,让“让文明养犬,人宠和谐”深入人心,对养宠行为有正确的理解。

  三、社会缺乏一个完整的规范机制。正因如此,发生纠纷时,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

  如何协调人宠关系,如何促进宠物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让狗狗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都是让管理者们深思的问题。随着各地养犬规范的出台,法律的空白终会消失。随着条文的细化“公婆相争”的局面终会消失,但这些都是手段,加强公民自律、行业自律才是目的。脱离“吃瓜群众”,参与“人宠和谐”,是时候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