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1-13 23:32 的文章

湖北洪湖:从一只螃蟹到一座城,从一条藕带到一个产业

湖北洪湖:从一只螃蟹到一座城,从一条藕带到一个产业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荆州社会 正文 来源: 荆州新闻网 时间:2019-11-12 18:24

湖北洪湖:从一只螃蟹到一座城,从一条藕带到一个产业

  “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洪湖的真实写照。自此,“洪湖水,浪打浪”家喻户晓,“人间天堂”蜚声海内外。

  近年来,洪湖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做足水文章,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水产业,用一只螃蟹、一条藕带让老区洪湖再次享誉全国。

湖北洪湖:从一只螃蟹到一座城,从一条藕带到一个产业

  一只螃蟹 “顶”起一座城

  “我目前已卖了12亩约2400斤螃蟹,收入了12万元左右。”11日,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乘风村蟹农刘双喜来到养殖池中收蟹,谈到今年的收益,他很是高兴,“目前还有15亩的螃蟹,卖个3000斤,收入15万元没问题。”

  洪湖市持续多年位居中国淡水水产养殖第一市(县),也是中国河蟹养殖第一乡,河蟹养殖已有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试验、探索、示范、发展、创新等多个阶段。截至目前,洪湖市共有养蟹农户3万多户,从业人员近10万人,河蟹养殖面积突破60万亩,年产量近6万吨,产值近40亿元。河蟹养殖已经成为洪湖水产的支柱产业。

湖北洪湖:从一只螃蟹到一座城,从一条藕带到一个产业

  生态养殖是洪湖河蟹的环境保障。2012年,洪湖蟹农开始推广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由过去单纯追求螃蟹产量的“大养蟹”转为追求螃蟹品质的“养大蟹”。经过示范推广,广大蟹农纷纷效仿。“在鱼塘投放水草和螺蛳、鱼虾等天然饵料,螃蟹就吃它们长大。水草同时可以净化水质,这样养出来的螃蟹病害少,质量更好。”刘双喜对记者说。

  本地培育是洪湖河蟹的技术保障。以前,洪湖蟹农都是从辽宁、江苏、上海等地采购苗种,长途运输,存活率低,养殖成本高。近年来,洪湖水产部门和相关企业联合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实现河蟹苗种本地化培育。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养殖基地进行全程在线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可远程自动增氧、投饵和换水。同时,探索出“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河蟹亩产达到300斤,每亩纯利过万元。遇到市场行情好,效益会更高。

湖北洪湖:从一只螃蟹到一座城,从一条藕带到一个产业

  品牌创建是洪湖河蟹的营销保障。近年来,洪湖市积极扶持湖北闽洪集团进行品牌创建,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建设“洪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规范“洪湖清水”大闸蟹养殖流程,打造“洪湖清水”大闸蟹公共品牌。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洪湖清水”先后被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名蟹”。2012年以来,“洪湖清水”大闸蟹连续5届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洪湖清水”大闸蟹持续俏销全国。

  冷链物流是洪湖河蟹的生鲜保障。每年秋冬季节,在华中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中心——湖北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00多家商铺门前,每天都是车水马龙,冷链物流配送成为最近几年“洪湖清水”大闸蟹销售的亮点。这不仅得益于洪湖创新“金盔甲”螃蟹包装技术,降低螃蟹运输死亡率,还要得益于洪湖与中国追溯集团合作,实现每只螃蟹质量可追溯,与京东商城合作,实现6小时配送到家。目前,洪湖每年销售螃蟹5万多吨,国内一线城市七成河蟹产自洪湖,牢牢占据着“中国名蟹第一市”的地位。

  节会文化是洪湖河蟹的增值保障。截至目前,洪湖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洪湖清水”螃蟹节,以蟹为媒,以蟹招商。2012年,首届“洪湖清水螃蟹节”带来了全国300多家客户和5亿元订单;2013年,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届“洪湖清水螃蟹节”受到众多媒体的追捧;2015年,第三届“洪湖清水”螃蟹节吸引了全国百位“大V”的目光,洪湖大闸蟹网上热卖;2017年,全国1300名宾客相约水乡,共庆第四届“洪湖清水螃蟹节”;2018年,第五届洪湖清水螃蟹节招来25个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过百亿。

  “蟹文化的形式不断创新,蟹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化,‘洪湖清水’大闸蟹既是洪湖加强外向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洪湖向外展示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洪湖市委书记张远梅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湖北洪湖:从一只螃蟹到一座城,从一条藕带到一个产业

肖杨 摄

  一条藕带 “撬”动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