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1-13 03:59 的文章

数字化企业的成长路径

导语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在数字化浪潮中,中国制造唯有拥抱数字化,实现数字化成长,方能应对新常态,提升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制造应避免浮夸之风,多方发力,不断应用智能化技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为目标,实现数字化成长。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极大改善制造业内涵,提升企业数字化成长速度。数字经济正在塑造制造业的新体系,企业数字化成长是我国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一批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建立起来,国内企业如海尔的COSMOPlat平台、美的集团的智能制造等,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连接起来,通过企业内、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不断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转变。

数字化企业的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打碎了制造业固有形态,推动产业链数字化,供应、研发、生产、服务更加透明化。可以说,企业实现数字化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认识到数字资产是未来最大的财富,构建一套搜集数据的数字化体系,然后利用智能化工具从数据资产中挖掘出数据洞察,从制造商转变为“数商”,实现数字化成长。

构建数字化企业,可以从发展目标、主导范式、演化特征三个维度来理解(见图1)。企业实施数字化的目标是提升陷入停滞的生产效率。因此,无论构建数字化企业,还是发展智能制造模式,数字化成长的最终的目标都是打通用户需求和企业生产,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实现规模定制生产,并最终构建起物联网生态模式。从主导范式看,为了满足以上目标,国内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两种技术范式,或者还包括腾讯提出的产业互联网,这三种主导范式的技术路线或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数字化成长,打造数据信息从生产到消费畅通无阻的物联网生态。数字化成长范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生产组织形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单元、工厂、企业等组织形式,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价值提供方式,向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产品,更加智能便捷的物流和售后服务。如果说物联网生态是数字化成长的目标,智能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则是技术手段。但以智能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为手段实现规模定制并提升生产效率的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实现的。可以说,数字化是基础,然后实现网络化,最终实现智能化。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是,能够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使得整个企业的经营系统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高效。

根据2017年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数字化制造是数字化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数字化建模是技术关键,即把所有的生产信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则把这些数字化信息和工作状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与集成。网络化制造促进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兴起,大数据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也开始得到应用。智能制造则是更高级阶段,实现了生产系统的决策优化和自我调整,使制造业创新能力极大提高。因此,打通是关键,优化是目标。

数字化成长的关键

当前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模式是新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要载体,中国制造应避免浮夸之风,多方发力,不断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为目标,实现数字化成长。

智能发展

一是建设智能化工厂。这是数字化企业或者智能制造的核心,一方面,实现装备的智能升级,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机床等。另一方面,构建智能设备、生产线、加工控制和车间决策系统,运用智能设备保障、智能监控、智能供应链等技术,保障生产系统调度和管理的效率与可靠性,最优控制的目标将能得到实现。因此,数字化企业是集成相关关键技术、智能工厂和领域知识等要素,整合企业内部各个价值链环节,服务于价值创造目标,形成满足具体行业需求的智能制造方案。

二是开发智能化产品。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智能产品具有更加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同时也具有“自主优化”的功能,或者根据用户习惯和使用特征自动做出调整。高度智能化和宜人化将是未来智能产品的主要特征,而实现的关键在于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尤其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技术的发展不断赋予智能产品新特征。未来,当更加成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智能产品,如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医疗设备等,将带给消费者更加完美的使用体验和惊喜。